1 / 32
文档名称:

地质学基础知识13.docx

格式:docx   大小:720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质学基础知识13.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2/6/23 文件大小:7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质学基础知识13.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关县职业高级中学自编教材
三校生国土资源专业
地质学基础知识
IEI
编辑:阳可新
二00七两者在真空中相等)。现 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特斯拉为磁场强度单位,简称特,国际符号T°1高斯=10-4特斯拉。 1特(T) =1。6微特(|1T)。地球磁场是弱磁场。地面附近的磁场强度,大约只有0. 5X104T,或50^To 赤道附近较弱,约30—40 ^T;两极较强,约为60^To它因时因地。
5、 地球的弹性:
当存在固体潮时,某一观测点的铅垂线方向和地面的倾斜还会相应发生变化,但其变幅不大,仅有 千分之几秒角度。固体潮的存在说明固体地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固体潮就是弹性地球在日月引潮力的作 用下发生的弹性变形。此外,由于地震波也是一种弹性波,地球能够传播地震波的这一特征也从另一个 侧面证实了地球是有弹性的。
三、地球表面形态: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 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 结成岩等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 坦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
大陆板块互相挤压 山脉、高原
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深邃的海沟、山脉和岛弧。
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巨大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2、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水平挤压——岩层弯曲隆起——褶皱山系——背斜、向斜
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的显著位移,称为断层。
断层
地垒
地堑
图示
成因
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 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 (即发生错位)的断裂 构造叫断层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 对上升,两边的岩块相对 下降,相对上升的岩块叫 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 对下降,两边的岩块相对 上升,相对下降的岩块叫 地堑。
地形 断层面一陡崖 山地一块状山
谷地
举例 断层线一岩石破碎易被庐山、泰山 东非大裂谷汾渭谷地
风化侵蚀成沟谷、泉、 或湖泊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形成原因
受地壳水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 压力,使水平的岩层发生弯曲
受地壳水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使 岩层发生断裂错开
基本形态
背斜
向斜
形成地貌
有时成山岭,但顶 部受张力常被侵蚀 成谷地
有时成谷地
,但槽部受挤压 物质坚实不易受 侵蚀反而成山岭
泰山、庐山、华山等
实际用途
有良好的储油、气 构造;岩层上隆不 易塌陷,不不易积 水,易开凿隧道
向斜盆地中,易 储藏地下水
断层线附近易形成泉;修建水库尽可能避开 断层
3、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质作用
项 a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的热能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
震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高山和盆地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背斜 向斜
背斜成容、向斜成山示意
四、地球的结构:
1、地球的外圈:
(-)水圈: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
海洋水占97. 3%,固态冰占2. 1%,江、河、湖水占0. 6%
%。为淡水,%。为半咸水,大于24. 695%0为咸水
海水的平均含盐度为35%o,因此人类懒以生存的淡水是非常短缺的。
水圈包括海洋、湖泊、沼泽、江河、地下水、冰盖和冰川等,它是一个连续但极不规则的圈层。地 *10 18吨,% ,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海洋里。
若地球的表面完全没有起伏,则全球将被深达2745米的海水覆盖;若地球上的冰川和冰盖全部融 化,则海洋的水位将升高70米。
水圈中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终年运动着。地表水蒸发至大气圈,大气圈中的水凝聚成雨、雪降 落至地表,补给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水圈的大循环。
据推算,地表因蒸发进入大气的水中,有84%来自海洋,14%来自大陆;但是每年又把同样体积 的水送还给地表,其中79%降落到海洋里,21%降落在大陆上。对于大陆来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多余的降水便从大陆流入海洋,这就是地球上江河奔流不息的原因。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