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文档名称:

道路路基路面结构.pptx

格式:pptx   大小:27,088KB   页数:8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道路路基路面结构.pptx

上传人:知识徜徉土豆 2022/6/23 文件大小:26.4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道路路基路面结构.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道 路 工 程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重点掌握: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新建公路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熟悉路基的常见病害;了解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
本次授课的重点: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难点: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目论:
沿线的地质条件是影响路基工程质量和产生病害的基本前提,水则往往是造成病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在设计前应对路基填料、地质及水文进行详细调查,据此合理选择路基的断面形式;同时在施工中,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案与方法,尽可能消除和减轻由于施工不当所带来的路基病害,在使用年限内确保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
§2-2 路基湿度状况和土基干湿类型
路基的湿度对路基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和变迁
1.大气降水与蒸发
降水通过路面、路肩和边沟渗入路基;蒸发使水分逸出而促使土基干燥。
2.地面水
沿边沟流动或地表径流的水流,因排水不畅而积聚于路基两旁,慢慢渗入到路基内。
3.地下水
因地下水的流动或上升,同时借助土的毛细作用,由地下上升而浸湿路基的上部土体。
4.温度变化
大气温度的变化,造成路基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差异,在温差的影响下,土中的水分以液态由热处向冷处移动,并聚集在该处,从而使路基内的湿度分布发生变化。
5月12日以来,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普降大到暴雨,致山洪暴发,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溆浦县善溪乡与外界连通的唯一一座桥梁被洪水冲垮,部分公路路基被毁,路面坍塌中断,使善溪乡成为一座孤岛,当地7000余名群众被困无法出行。
5月15日,一位居民在断桥的残垣旁清理杂物
5月15日,两位当地居民在断桥旁划船渡河
二、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
——路床顶面以下80cm深度内的平均稠度。
——在不利季节,路床顶面以下80cm深度内的平均含水量 (%)
——100g平衡锥所测土的液限(%);
——土的塑限(%)。
在路基路面设计中,路基干湿类型可划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过湿,通常用路基土的平均稠度来区分。
路基土稠度计算公式:
1.路基土稠度
沿竖向每10cm测1组含水量,共测8组,取其平均值。
对于已建公路,判断某路段的路基干湿类型可根据实测不利季节路床顶面以下80cm深度内土的平均含水量 ,计算出相应的平均稠度 。然后,利用表2-2-l确定该路段的干湿类型。
公路自然区划不同土组的分界稠度,见表2-2-l。
2.路基临界高度
对于新建公路,路基尚未建成,得不到路床顶面以下80cm深度内的平均含水量 ,也就无法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平均稠度 ,不能以此区分路基干湿类型。此时利用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水位至路床顶面的高度H,与路基临界高度(H1、H2、H3)进行比较,来判断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见表2-2-2。
路基临界高度:是指保证路基上部土层(路床顶面以下80cm),在不利季节,处于某种湿度状态(干燥,中湿、潮湿)时,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长期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路基临界高度可根据土质、气候等因素,结合当地的经验予以确定。当缺乏实际资料时,干燥、中湿、潮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H1、H2、H3)可参照表2-2-3选用。
填土高度:指路肩边缘距原地面的高度。为利于排水,干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规定为:
砂性土:~
粘性土:~
粉性土:~
[例2-2-1]:
现有一段位于苏州市郊区的粉质中液限粘性土路基,,,试确定该段路基的干湿类型、并预测路基的稠度。


解:
(1)计算该路段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
H = + = (m)
(2)判断该路段路基的干湿类型
查表2-2-3得:Ⅳ1区粉质土的
(m)
所以,该路段的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m)


因为
(3)路基稠度预测
查表2-2-1得:粉质土处于中湿时:> ≥
采用内插法有:


结合
解得: =,取 =。
(-)∶(-)=(- )∶( -)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重点掌握:土基抗变形能力的评定方法,土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