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小学元宵节的古诗30首.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元宵节的古诗30首.docx

上传人:平平库 2022/6/23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元宵节的古诗30首.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元宵节的古诗30首
篇1:小学元宵节的古诗
小学有关元宵节的古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得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得地区和海外华人得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得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译文:
中山来的戏子服饰鲜丽,郑燕来的的女姬则各有超群的技艺。
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汇合到汴京来.都唱着周宪王编著的剧本。她们唱着唱着,从白天演到晚上,月亮出来,银光倾泻,似在金梁桥的大地上铺了一层自霜。人间的'灯火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盛况空前。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译文:
通常的元夜诗,多写都市。而这首《元宵》却取材农村。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元宵》全诗意境美丽感人。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聚月。
译文:
多数棵树上挂满彩灯,多数个佳人纷至沓来,
散发浓香的马车连绵不绝。
仙女们结伴来试灯,
恋恋不舍温声惜别心上人。
一会儿徉装生气,一会儿微微笑意,
侍女扶起娇无力。
雨后石桥滑腻腻,挽起衣裙当心翼翼,
与阿母低低耳语情切切。
今晚的嫦娥当懊悔不已?
胆怯进入那广寒宫阙。
不如回来人间,即使难比往昔,终归共享团聚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译文: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
用井水来淘洗像珍宝一样的江米,
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
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篇3:元宵节的小学古诗
关于元宵节的小学古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下面整理了关于元宵节的小学古诗,希望对您有帮助~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鉴赏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公元705—7)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立刻作乐,以相竞夸。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详细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即度箭,壶中的水渐渐削减,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照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督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始终开到天亮呢!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当通宵尽兴。吃过晚饭,装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喊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热闹欢腾的人流。人们兴致勃勃地燃放***,挥动狮子龙灯,欣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游戏着、赞美着。越看越兴奋,越玩越兴奋,“莫相催”衬托出气氛之热情,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夜以继日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后面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事实上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因而,“谁家”“何处”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