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及急危重患者转运管理规定.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及急危重患者转运管理规定.docx

上传人:不忘初心 2022/6/23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及急危重患者转运管理规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
为了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机制。
一、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副护仪;氧气供应:氧气袋、氧气瓶、人工呼吸气囊、呼吸机(便携式)等;约束带;其他仪器。
(四)转运前药品准备:常用复苏、镇静、镇痛药物。
(五)急危重患者转运须医务人员护送,填写《急危重症病人交接单》。
(六)转运前的预处理

;插管深度;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等。
,保证电量充足。

,针对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可先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或(便携式)呼吸机。
四、转运中的关注要点及应急措施
(一)转运中的关注要点
医务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始终站在患者头侧,密切监测患者神志、面色、呼吸、脉搏、瞳孔及血氧饱和度等;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保证各种管道固定可靠;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损伤;针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一看:面色、口唇、呼吸
监护仪数据与屏幕参数显示
穿刺部位、输液速度
各种管道固定、畅通情况
患者体位是否正确
转运工具对患者是否有损伤
二摸:拍患者肩膀,观察患者反应
患者皮肤温湿度
按压患者指(趾)甲床判断末梢循环充盈时间
三问:通过与患者交谈判断其意识转归
四听:仪器运转声音
患者呻吟声
患者有无哮鸣音
(二)转运中应急措施
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或血压下降明显
随同护送的医务人员立即抢救,实施心肺复苏并给予抢救药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对有创口明显出血者,立即加压包扎,同时与就近科室联系,要求该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加快转运速度,迅速到达就近科室。
(三)转运中医务人员需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注意保暖、隐私保护等。
五、转运后的交接事项
(一)由门急诊送达住院病房、重症医学科、手术室后,护送医务人员与相关科室交接,包括:《急危重症病人交接单》、病历;简要病史、初步诊断、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
(二)静脉通路情况及特殊用药,注意有无输液处疼痛、肿胀等。
(三)各引流管是否通畅,插管深度及注意事项。
(四)皮肤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患者心理状态、患者的物品。
(五)填写《急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附件2)双方医务人员签字确认,由接收病人科室主管医师留存于病历,。
六、如在转运过程发生Ⅲ、Ⅳ级不良事件,当事医务人员须在2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提交至相关职能部门;发生Ⅰ、Ⅱ级不良事件时,应在转运后立即电话上报科室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在1个工作日内补填《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相关科室、职能部门按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规定》进行后续处置。
七、各科室应认真组织科室各级人员认真学****该规定,确保人人熟悉和严格执行,对本规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向分管部门、医教部、护理部等进行反映,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完善,保证该项规定有效落实。
附:1. 转运急危重标识
急危重
2.《危急重症病人交接单》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