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31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22/6/24 文件大小:3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影像学检查
X线抹患处,增加消肿止痛的作用。
手法剂量:手法力量要求均匀柔和,患者舒适耐受为度。
每次治疗约20分钟,每2次,三为一疗程。
按分期操作
早期:重点施以夹胫推肘牵膝法和膏摩疗法,操作时间延长。
第一步: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及小腿后侧、侧,主要循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来回往返数次。轻柔手法点按承山、委中、委阳、承扶、三阴交、殷门、阴谷等穴位3-5分钟,以酸胀为度。以放松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胭肌、腓肠肌、比目鱼肌为主。
第二步:医者一手扶患者踝部,一手置于胭窝处,伸屈膝关节5-10次。
第三步: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前侧、夕卜侧和侧及骸、韧带,循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来回往返数次。点按外膝眼、鹤顶、犊鼻、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膝阳关、伏兔、阴市、梁丘、丰隆等穴位3-5分钟,以酸胀为度。以放松股四头肌、骼胫束、收肌、旅韧带和、外侧副韧带为主。
第四步:寒湿痹者,加风市、肾俞、关元温补阳气,驱寒外出,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风湿热痹者,加膈俞、血海活血祛风,大椎、曲池清泻热毒;肝肾亏虚加按足三里、太溪、肝俞、肾俞以滋养肝肾,巩固肾气。
第五步:膏摩疗法,涂抹少介质于膝关节表面,施以擦法、摩法、平推法和按揉法,对肿胀处、压痛点及相应穴位进行膏摩治疗。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
第六步:夹胫推肘牵膝法,操作法同上。手法力度加强,每次牵嗓10下。
此外,可根据患者膝关节疼痛点的不同,做膝关节外翻动作,以增加膝关节外间隙。
第七步:双手搓揉膝关节,以透热为度。
第八步:拍法、扣击法施于膝关节。
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中期
第一步: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及小腿后侧、侧,主要循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来回往返数次。大拇指循经点按,着重点按殷门、委中、委阳、承山等穴,以酸胀为度。
第二步: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前侧、夕卜侧和侧及骸、韧带,循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米回往返数次。大拇指循经点按,夕卜膝眼、鹤项、犊鼻、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膝阳关、伏兔、阴市、梁丘、丰隆等穴位3-5分钟,以酸胀为度。
第三步:肝肾亏虚者,点按伏兔、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足三里、双膝眼、太溪、太冲、涌泉等穴,以酸胀为度。
第四步:膏摩疗法,涂抹少介质于膝关节表面,施以擦法、摩法、平推法和按揉法,对肿胀处、压痛点及相应穴位进行膏摩治疗。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
第五步:夹胫推肘牵膝法,操作法同上,力度加大,同时做屈伸运动。每次牵膝20-30次。此外,可根据患者膝关节疼痛点的不同,做膝关节外翻动作,以增加膝关节外间隙。
第六步:双手搓揉膝关节,以透热为度。
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晚期:手法宜柔和、深透,以软组织手法结合远道取穴为主,操作时间不宜太长,适当制动,被动活动幅度宜小。
第一步: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及小腿后侧、侧,主要循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来回往返数次。在承山、承扶、三阴交、殷门穴施以振法,每穴1分钟,轻手法点按太溪、大钟等穴位1-2分钟,以患者耐受为度。以放松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胭肌、腓肠肌、比目鱼肌为主要目的。
第二步: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前侧、外侧及旅、韧带,循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来回往返数次。点按膝阳关、光明、悬钟、伏兔、阴市、梁丘、丰隆、解溪、太冲、行间等穴位1-2分钟,以患者耐受为度。以放松股四头肌、骼胫束、收肌、旅韧带和、外侧副韧带为主要目的。
第三步:寒湿痹者,可加风市、肾俞、关元温补阳气、驱寒外出;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湿热痹者,加膈俞、血海活血祛风,大椎、曲池清泻热毒;气滞血瘀者,加气海、三阴交、血海通行气血。
第四步:膏摩疗法,选用白制筋舒霜涂抹少介质于膝关节表面,施以擦法、摩法、平推法和按揉法,对肿胀处、压痛点及相应穴位进行膏摩治疗。每次3-5分钟,每天2-3次。
第五步:夹胫推肘牵膝法,患者仰卧位,患膝屈膝12-15,医者左手手掌置于患膝关节上,右腋夹持患者小腿,右手白患者膝关节下穿过,置于左手肘部。右手推动左手肘部,带动膝关节向前运动,右腋部夹持患者小腿往后作相对运动,形成牵伸动作。此外,可根据患者膝关节疼痛点的不同,做膝关节外翻动作,以增加膝关节外间隙。该期牵膝手法要轻柔,每次治疗牵膝3次。
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针灸治疗
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