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山水画临摹-山水画皴法关系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5,470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水画临摹-山水画皴法关系课件.ppt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22/6/24 文件大小:15.1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水画临摹-山水画皴法关系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绛山水临摹(2)
道法自然--感悟山水皴法的古今魅力
中国山水画皴法
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早期山水画的过就其所见的山水而体会山来,应该用那种皴法传出,那所见的形状如何,逐名叫某某皴,非用此皴法不可,如北苑用披麻,因为江南的山,土多于石;又因为要画林木蓊鬱,自宜于用这种皴法。范华原画北方的山川,太行王屋,石多过土,地也高亢,草苔也稀少,自然宜用泥裡拔钉、鬼面这些皴法。设使二公皴法互相变换,又成何面目?所以画山水画不必拘泥皴法,祇要看适合某一种,就用某一种皴法。』一言道出皴法之使用于灵活运用,巧妙的活用,才是画画者,应了解的。(参见李霖灿《》)
5种类

长披麻皴
明 刘珏 夏云欲雨图
立轴,绢本,水墨,,横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仿吴镇笔意,绘夏日山中阴雨之景,层峦叠嶂,林壑幽深,泉深石乱,木秀云生,笔墨浓润,气韵苍浑,是公认的刘珏传世之代表作。作者用湿笔淡墨长披麻皴,再加浓墨苔点,与矾头相映发。笔道细秀绵密,墨气风流蔼然,别具清丽幽媚之格。对明代中期的吴门画派有很大影响。
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要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笔线长的称长披麻,笔线短的称短披麻。这种披法常用来表现土质山,或质疏松的岩石。
English: portion of 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by the Yuan Dynasty painter Huang Guangwang (1269 - 1354)., Yuan dynasty (1279-1368), ink on paper hand scroll, The work is currently kept in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Museum in Hangzhou.
日本語: 黄公望「剰山図軸」 元・至正10年(1350) 紙本墨画 杭州市、浙江省博物館
董源多用披麻效描写江南山水,淡墨轻岚,不装巧趣,具有浑朴自然的风格。
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披麻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照片比对
巨然万壑松风图局部 照片比对

山居图局部 实景对照
明沈周京送别图卷局部
【名称】清 龚贤 木叶丹黄图 【简介】纸本墨笔,,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图绘雨后秋山,霜林涧流,境界沉寂清幽。山石叠积,用短笔披麻和乾笔密点层层皴染,石骨崚嶒浑厚。树木用短笔勾皴,浓淡虚实相宜,极有厚实之感,为作者独创之法。全图墨色富有层次变化,善于以浓衬淡,以实衬虚,既有空间深度,又具秋林清润之意,为龚贤积墨法达到精熟程度的杰作。图上自识“木叶丹黄何处边,楼头高坐即神仙。玉京咫尺纔相问,天末风生讯管缠絃。乙丑霜寒日半亩龚贤画并题”。下钤“龚贤”白文、“半千”朱文印。按乙丑为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作者时年六十七岁。另有高士奇诗题。
《木叶丹黄图》是龚贤晚年的作品,在构图上平远为主,前面土坡处生杂树数棵,坡脚丛林处有两座茅屋掩隐。他的笔墨线条较实,且宽扁,不够空灵,所以只能用一遍又一遍的皴擦、渲染来遮掩木实的线条。反复皴擦的结果却反而出现了一种别人所不能的浓郁苍秀之风。龚贤的画在 "四王"盛行的当时,并未受到重视,甚至他的学生《芥子园画谱》的作者王概在《芥子园画谱》中所提到的技法大都是"四王"一路,而并未将其师的作品载入画谱之中。此图有龚贤自题及清人高士奇题跋。
二、大斧劈皴
马远踏歌图局部 实景对照
唐李思训所创,笔线遒劲QIUJING,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绿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
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披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画斧劈披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再用淡墨渲染。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一)要有立体造型意识。一块石头或是一座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由大的块面所构成的。加皴的多少、墨的深浅、皴的部位,都要考虑立体效果,不要把石块当成一片石板,把皴纹变成平面上的褶皱。表现结构复杂的石块时,需在主体结构的基础上考虑石块的高低、凹凸和块面的转折变化。
(二)轮廓的转折应与石块的体面变化相吻合。皴笔不可与轮廓相左。轮廓若处理不好,皴法也将无法表现好。内部轮廓的疏密也有转折过渡的作用。在表现石块体面时,我们可先勾后皴(见图一、图二),亦可先皴后勾(见图三、图四),还可以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