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谢枋得《叠山集》版本源流考_流传.doc

格式:doc   大小:10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谢枋得《叠山集》版本源流考_流传.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17/5/21 文件大小:1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谢枋得《叠山集》版本源流考_流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谢枋得《叠山集》版本源流考_ 流传论文摘要: 谢枋得生前杂著诗文六十四卷, 称为《叠山集》。由于屡经战乱, 散佚严重,存者无几。至明代由枋得同乡黄溥采集遗佚,成十六卷本,于景泰五年( 1454 ) 首次刊刻, 后代刊刻之各种版本均由此本增删而成。《叠山集》的现存版本主要有十六卷本, 二卷本, 六卷本, 五卷本, 四卷本等。本文将一一介绍, 并对《叠山集》的版本流传情况加以梳理,使其脉络清晰。论文关键词:谢枋得, 叠山集, 版本, 流传谢枋得( 1226 ~ 1289 )字君直,号叠山,南宋弋阳(今江西省弋阳县)人,宋理宗宝祐四年( 1256 ) 进士。历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防守信州, 与元师战败, 遁隐于建宁唐石山中。南宋灭亡后, 元朝屡召, 不应。后被强制送往大都, 坚贞不屈, 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绝食而死, 葬于叠山。谢枋得生前著述颇丰,除《叠山集》外, 今存世者有《文章轨范》、《唐诗解》、《千家诗》、《批点檀弓》和《碧湖杂记》。《叠山集》原本六十四卷, 由于屡经兵燹,大多散佚,存者无几。本文试对《叠山集》版本流传情况加以考证。一. 明代的版本及流传: 元代藏书目录均无《叠山集》的记载。据明清各书目著录知,《叠山集》是在明朝景泰年间首次整理和刊刻, 元代没有整理和出版。所以《叠山集》的版本刊刻和流传情况要从明代说起。《叠山集》首次刊刻是在明代宗景泰五年( 1454 ) 。此本前有刘儁序,后有黄溥序。半页十一行, 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双边,题“里生潭石黄溥编”。监察御史黄溥与谢枋得同乡,采辑枋得诗文若干篇,正其误谬,各以类归,为十六卷。卷一至三为诗、词调,卷四、卷五为书,卷六为序,卷七为记,卷八为墓志铭,卷九为说、跋,卷十和卷十一为启、状, 卷十二为札、词、颂, 卷十三为表, 卷十四为疏, 卷十五为文, 卷十六为附录。并撰有序文一篇,附于书后。黄溥好友庐陵刘儁,亦为《叠山集》作序。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著录: 《叠山集》十六卷,明景泰刊本。刘儁序,景泰甲戌;黄溥后序,景泰癸酉,即是此本。此本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 1485 )被王杲翻刻。内容、卷数、版式均不变。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丁酉( 1537 ) ,黄齐贤重刻景泰黄溥本。此本半页十行,行二十字, 细黑口,四周单边。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著录: 《叠山集》十六卷,明刊本。宋谢枋得撰, ……后有嘉靖丁酉古姚黄齐贤后序谓:“黄公所刻年久板毁, 遂鸠工重刻之。”是为再刻本也。据本条著录知, 嘉靖时黄齐贤因景泰时刻板年久毁坏, 遂重新刻板印刷, 且为之作序, 说明此次重刻原因。此本内容仍与景泰黄溥本相同,但少黄溥后序(可能已经遗失) ,增黄齐贤后序。卷中有“汪士钟藏”、“铁琴铜剑楼”等藏书印记。此本在民国二十三年( 1934 ), 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四部丛刊续编》,书后附张元济跋。明代目录中著录十六卷本的还有: 朱睦(木挈) 《万卷堂书目》: 《叠山集》十六卷,谢枋得撰。徐(火勃) 《徐氏家藏书目》:谢枋得《叠山集》十六卷。焦竑《国史经籍志》:谢枋得《叠山集》十六卷。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 1555 ), 揭阳林光祖为广信知府, 又以景泰黄溥本为底本校刊行世,此本仅分上下二卷。所收诗文有诗六十八篇,书十一篇,启十二篇,婚启二十三篇,札十六篇,青词一篇,颂一篇,序七篇,记五篇,墓铭一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