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册致橡树-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师:诗歌语言具有凝炼、形象、跳跃性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在赏析诗歌时需要大声朗读,细细咀嚼,反复品味,理清诗歌构造,明确诗人思路,体味诗人感情。?致橡树?(板书)是一首爱情诗,诗人通过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第一册致橡树-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师:诗歌语言具有凝炼、形象、跳跃性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在赏析诗歌时需要大声朗读,细细咀嚼,反复品味,理清诗歌构造,明确诗人思路,体味诗人感情。?致橡树?(板书)是一首爱情诗,诗人通过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初步把握诗人的思路和感情。学生朗读诗歌,教师巡视作朗读指导。(5分钟)师: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现诗中有两个人称代词,是哪两个,他们在诗中详细指什么?生:一个人称代词是“你〞,另一个是“我〞。师:他们分别指什么?生:“你〞指“橡树〞,“我〞指“木棉〞。师:答复很正确。(板书)师:大家已读过原诗,诗人的思路是怎样的?生甲:诗人说自己愿作对方旁的一株木棉,她希望自己与对方互相联络严密相依。生乙:诗人先否认传统的爱情观,再抒发自己理想的爱情观。师:你能详细指明诗歌中哪一部分是否认传统爱情观,哪一部分是抒发自己理想的爱情观吗?生乙:诗歌开篇到“不,这些都还不够〞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否认,从“我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诗结尾是对爱情理想的倾诉。师:×××(生乙)说得很正确,请同学们记下来。师:如今我们一起来鉴赏第一部分。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考虑在这一部分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师:诗中有几种意象?生:有六种: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师:这六种意象各有何特点?生:凌霄花:借高枝夸耀自己。 鸟儿:为对方营造的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师:这两种意象有何共同特点?生:他们都是单纯地依赖橡树,自己并无真正的自立本领。师:对,诗人在这里借这两种意象指攀附别人的爱情观。师:请同学们继续分析以下意象。生: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师:这两个意象有何共同特点?生:他们都是不计代价地给予。师:说得很好。他们都充当对方慰藉的对象,为衬托对方而存在。作者在这里借这两个意象指牺牲自己、降低自身价格、一味奉献的爱情观。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日光和春雨。诗人在这里没有直接写出日光和春雨的特点,请同学们根据刚刚的鉴赏加以想象,仿照关于泉源、险峰的诗句,将“甚至日光,甚至春雨〞改写成四句诗。(教师出示练习)甚至也不止像日光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 (学生用2分钟时间改写诗句,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同座同学间交流改写的诗句。 生交流互评(2分钟)师:这一部分中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认的意象,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百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怒不平的块垒,是对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英勇的斗士的相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发奋、向上的,同学们在朗读时要读得刚毅有力,大方激昂。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品读。(3分钟)师:请两个同学给全班作一次朗读表演。(一男生一女生朗读诗歌)师:读得很好。在前一部分,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认,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二部分。生读第二部分师:诗人在这一部分中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是诗歌的重要形式和特点。本诗运用象征手法,不是从整体上孕含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