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5篇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译文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行,也暗喻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3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际。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解释
: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际:天涯。
: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即传奇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
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见一次。
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际。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讲解
这首绝句仿照淘金者的口吻,说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舒适而美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成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予了他们心底对安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这种浪漫的抱负,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实无华的美。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4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适宜。
解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异。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闻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其次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绚烂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非常漂亮。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覆盖下,西湖四周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特别奇异。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雨。在擅长领会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妙奇异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异而又贴切的比方,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由于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自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呈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