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高二语文教案:《劝学》教学设计(二).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二语文教案:《劝学》教学设计(二).docx

上传人:mama1 2022/6/2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二语文教案:《劝学》教学设计(二).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教案:《劝学》教学设计(二)
高二语文教案:《劝学》教学设计(一)
高二语文教案:《劝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背景
尝试把文言文教学和争论文写作







1、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
2、提问:这三组设喻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洁的重复?(不是,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
3、再问: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娴熟地诵读这一段。
学生参照幻灯片齐背一遍,先自查、互查,后由老师检查。
(二)、诵读其次段并分析。
其次段文理分析,老师提出几个问题,以学生小组探讨分析为主。
1、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列举出来。
2、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
3、问:结句中“善假于物”是指上文四组设喻,它们是不是简洁的重复?所假之物的性质是否相同?
学生熟读、背诵这一段。
(三)、诵读第3段并分析。
第三段文理分析,以学生自主学****为主。
五、总结全文,结合争论文的写作,辅导学生争论文的写作。
1、 中心内容。
学不行以已(中心论点)(讲清“什么”)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无过”——意义(分论点之一);“不已”才能“善假于物”——作用(分论点之二)(讲清“为什么”)










“不已”才能做到积累、坚持、专一——看法、方法(分论点之三)(讲清“怎么做”)
老师点拨分析:
2、 设喻的运用。
本文的设喻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式敏捷,正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同一道理,如“骐骥一跃……功在不舍”。二是反复设喻,使内容逐步加深。
3、 对举(对比)的运用。
说明: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就是将有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时举出,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
让学生举例(同类事物对举,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相反事物对举,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专心躁也”。)
六、布置作业
1、娴熟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思索与练****三、四、五
教学反思
这节课对文言文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教法作了一次新的尝试,读、析、讲的实力有所提高,惋惜一课时的学****时间,无法从文言文的新课教学过渡到写的实力的训练,这是最大的不足。拟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次尝试这种结合,希望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高二语文教案:《劝学》教学设计(三)
高二语文教案:《劝学》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积累和驾驭文言词类和句式现象;
2、学****比方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
3、了解荀况关于学****意义和学****看法的论述。
【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以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方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方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2、本文的比方论证有何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本文
由先秦文学谈“百家争鸣”;综合上节课所讲《秋水》一文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简介
荀子,名况,赵国人。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主要思想:
1、法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