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浅议
丁 婕 【摘要】本文以山西省为例,从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其制定、实施的可行性及难点。
“国有资本收益”近期以来一直是一项热门话题,它的管理及使用倍受人们关注。作为财政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浅议
丁 婕 【摘要】本文以山西省为例,从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其制定、实施的可行性及难点。
“国有资本收益”近期以来一直是一项热门话题,它的管理及使用倍受人们关注。作为财政工作人员,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同时,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管理,将其从公共预算中分离出来,单独列示,也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对国有资本经营收支的总体规划。随着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的逐年增加,改变现有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体制,将国有资本收益作为公共财政的补充自然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许多省、市在这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制定出相关的法规制度,并开始按一定比例征收国有资本收益,这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了一些经验,但遇到的问题也不少。
一、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必要性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收入预算。对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形成财政预算资金,在我国的管理制度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统收统支、利润留成、利改税、经营承包及统一税制等阶段。现行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体制是1994年建立的,同其它所有制企业的情况相同,有明显的以税为主的特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的部分很少。而与国有企业有关的财政支出却始终未停止,并且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国企改革成本在不断上升。
以山西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现状为例:当前,山西省还没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有限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职能由政府财政部门行使,与公共预算混列,支出也未单独列出。
(一)在国有企业实现净利润后,国家作为国有资本的股权所有者,无法分得应享有的收益和分红。即: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不需向国家上缴、分配和分红。这部分国有资本收益未列入财政预算收入管理,而是分散留存于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当中。
(二)偶发性的国有资本处置收益,虽然根据情况部分上缴财政纳入预算,但仍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收入的可预见性差,所占财政预算收入比例也不大。
(三)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大,国企改革支出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破产、分离办社会职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社会保障、职工安置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财政资金来解决缺口,“等米下锅”的现象凸显出来。
(四)由于国有资本收益分散滞留于企业,政府集中财力对国有资本布局等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同时也影响了竞争行业中竞争环境。
所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规范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已成为财政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当然,从理论上讲,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所涉及的企业范围应当包括所有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即:不仅包括非金融企业也包括金融企业。对于山西省来说,不仅包括省直属企业、省级部门所属企业,也包括地市及地市以下所属企业。
二、针对山西省国有企业的现状,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