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植保知识培训
病害基础知识
虫害基础知识
草害基础知识
一
三
二
目录
病害基础知识
一
病害分类
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
田间病害诊断和开药方流程
病害防治方法
播种前防病:药剂拌种
种传土传病害:①种子包衣
②苗床幼苗期喷药
③苗期药剂灌根
中后期病害:①药剂灌根
②茎叶喷雾施药
③蘸花、浸花
是否所有杀菌剂都一样?
按作用原理可为:
保护性杀菌剂
内吸(治疗)性杀菌剂
免疫性杀菌剂
NO!
特点:杀菌谱广 触杀性 发病前施用
什么是保护性杀菌剂?
药剂在植物体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杀死或抑制病菌,使其不能侵入植物,从而保护植物免受病菌危害,这类药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
其保护作用有两种情况:
①接触性杀菌—消灭病原菌
②残效杀菌—预防病源入侵
品种——
代森锰锌、代森锌、丙森锌、百菌清
特点——
杀菌谱较广,无内吸活性
使用技术——
必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
喷雾要均匀周到
同内吸(治疗)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
(治疗)性治疗剂
特点:专化性较强 内吸性 发病初期施用
药剂施于植物体的某一部份,被植物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到其它部位发挥杀菌作用,起到治疗效果。具有这种性能的药剂叫内吸(治疗)性杀菌剂。
它在植物体内有两种传导方式:
1、向顶性传导—随蒸腾液流向顶部传导,集中于顶叶、顶芽、叶尖、叶缘;
2、向基性传导—随光合产物向下传导,其运转是通过韧皮部进行的。
什么是内吸(治疗)性杀菌剂?
乙膦铝、霜脲氰、甲霜灵、
烯酰吗啉、恶霜灵、霜霉威盐酸盐
次新化合物:撷霉威、丁子香酚、
氟吗啉等等
防治霜霉病、疫病、晚疫病药剂:
炭疽病: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溴菌腈
斑点类病害(叶斑、黑斑、黑星):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已唑醇、丙环唑、氟硅唑)
白粉病、锈病:乙醚酚,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已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
根腐病、枯萎病:甲托、恶霉灵
灰霉病、菌核病:嘧霉胺、腐霉利、菌核净、异菌脲、咪鲜胺
高等真菌治疗剂
农用链霉素、叶枯唑
中生菌素
市面常见竞品:可杀得等铜制剂、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 、硫酸链霉素、春雷霉素、宁南霉素、乙蒜素等
细菌内吸治疗剂
针对细菌性病害:软腐病、溃疡病、黑腐病、细菌性斑点病等
乙酸铜 盐酸吗啉呱
宁南霉素
香菇多糖
-------
防治病毒病药剂
阿维菌素
BT
威百亩、氯化钴、石灰氮、溴甲烷等土壤处理剂
杀线虫剂
虫害基础知识
一
认识昆虫
以下哪个不是昆虫?哪个不是害虫?
生活史:昆虫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发育史。
生活习性:简单的说就是生长发育中的习惯性的活动,如趋光性、假死性、迁飞性等。
完全变态-跳甲、斑潜蝇、斜纹夜蛾
不完全变态-白背飞虱、蝽象、蝗虫
生活习性-鳞翅目害虫的趋光性
地上
地下
地下
地下
跳甲的生活史
白背飞虱的生活史
生活习性
(一)缨翅目:蓟马
(二)半翅目 :蝽象、盲蝽象
(三)同翅目 :叶蝉、蚜虫、粉虱、飞虱、介壳虫
(四)直翅目:蝗虫、蝼蛄
(五)双翅目 :瓜实蝇、潜叶蝇
(六)鳞翅目:菜粉蝶、斜纹夜蛾、小菜蛾、稻纵卷叶螟
(七)鞘翅目:蛴螬、金针虫 、跳甲
(八)脉翅目: 草蛉
(九)膜翅目 :蜜蜂、蚂蚁
( 十 )螨类:红蜘蛛、白蜘蛛、茶黄螨
同翅目-茶小绿叶蝉
双翅目-蔬菜斑潜蝇
鳞翅目-稻纵卷叶螟
鞘翅目-花生蛴螬
螨类-柑橘红蜘蛛
茶小绿叶蝉为害状
同翅目-茶小绿叶蝉
以成、若虫刺吸茶树芽叶、嫩梢皮层汁液;造成芽叶叶缘黄化,叶尖卷曲叶脉变暗红,严重时叶尖、叶缘呈红褐色焦枯状。
一般情况下,一年发生9—10代,第一代4月上旬出现,5月中上旬和7月中旬有两次危害高峰,4—10月均可危害。
★俗称“鬼画符、地图虫”
幼虫潜入叶片内啃食叶肉,形成许多白色弯曲虫道。
双翅目-蔬菜斑潜蝇
★繁殖快,数量大
★周年发生,世代重叠
★“抓早、抓小、抓少”,及时喷药防治。
鳞翅目-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