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练太极拳须明理 太极拳拳理.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练太极拳须明理 太极拳拳理.docx

上传人:haha 2022/6/2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练太极拳须明理 太极拳拳理.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练太极拳须明理 太极拳拳理
  1999年,是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鑫公诞辰151周年(1849―1929)。陈鑫公,是近五百年来,第一位全面总结、系统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太极拳拳理、拳法的杰出理论家。他的巨著《陈氏太极理的卦,阴阳相互交感的卦(不论母卦与子卦,内卦与外卦,以及六爻之间),大多是吉卦;相反,则多是凶卦。太极拳,也是如此,凡是拳架、动作,乃至推手、交手之中,能合理地运用种种阴阳改变规律,使之阴阳搭协作理,打着顺遂,看着舒适的,拳也就美丽。推手、交手,自己擅长阴阳搭配,而使敌人阴阳离决,就简单得势而取胜。   练拳之中,必需切实贯彻下列阴阳改变的几种规律(或叫易学的几种思维方式)。   1、阴阳对应性。阴阳对称,对应,从中可以悟到“逢左必右”、“逢上必下、逢前必后”“左发右塌”的规律。例如左右金鸡独立,手上托,腰胯必需松沉,有上有下;又如懒扎衣,右手发下塌劲,左胯要松沉,如此等等。从中体现运劲中的动态平衡等拳论中的要求。   2、阴阳互包(互孕)性。从中可以理解太极拳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轻沉兼备,化中有打、打中有化,化打合一等一系列拳术要领。陈照奎老师用形象的语言,讲白鹤亮翅动作时说,“让左手与右手虎口说上活,单鞭定式,两臂绷圆,左右手掌根也说上活。开中有合,团聚之中要有紧凑之功,伸展之中要有团聚之意,这些都是在这一原理指导下的动作规律。”   3、阴阳互根性。例如拳论中的“虚实互换”、“到处总有一虚实”的要领,就是基于这一哲理。设想:“迈步如猫行”的要领。左腿如猫出腿之灵敏,而此时右腿必感更吃力,因为它是根。   4、“阴阳全息性(或整体性)。从中可以进一步理解“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腰不动,手不发”,以腰为核心,腰带整体,而整体之中各部位、各脏腑之间又是息息相通的。从中还可以理解一切事物都是相通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分则阴阳,合则太极。所以,练太极拳,必需把握它的整体性。例如发力,其施力点、劲路、枢纽、发力点(着力点)必需节节贯穿而一样。   5、阴阳转化的有序性。正常状况下,阴阳改变,促使事物发展,而这种改变,是有序的。运用于太极拳,就是“往复有折叠”。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6、阴阳改变的渐变性。阴阳改变包括渐变、突变、量变、质变。那么,我们练拳,从养生角度考虑,应当是力求生命的渐变,正如陈鑫所讲的要“沿路缠绵,静运无慌”,做到有氧代谢,打拳要求沉、稳、慢,增加耐力,但也要练练发劲,快慢相兼,养练结合,形神兼备,这样更利于健康。   7、阴阳改变的螺旋形式。阴阳改变,都是螺旋的,波浪式的,没有直来直去。《自然辨证法》告知我们,“冲突引起发展,发展的螺旋形式。”太极图(易图)也向我们标示:一是圆形整体;二是其中包含对立的阴阳两种内含;三是阴阳之间改变的S线(螺旋形式)。尤其陈氏太极拳,更讲求顺逆缠丝,陈鑫讲“太极拳,缠法也”。打拳三个圆;推手三个圈,都是体现这一要求。一旦弄清了这些易学中阴阳改变规律,则可以使整套拳架,每个拳式、每个动作,都能做到合理,合乎阴阳之理。一通百通,一了百了,正如陈鑫教育我们的“善学者,必以理为尚”“书理明白,学拳自然简单”。      二、从难从严刻苦实践,让传统套路的每个动作都合理合法。   学拳,明理是一关。但只明理,不实践,仍系空谈。太极拳,是一门实践学,只有在吃透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