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docx

上传人:haha 2022/6/2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
   目的 评价开展以参加性教学方法为主的同伴教化活动对职校学生艾滋病学问、看法、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化供应参考。方法 选取上海市普陀区1所职校学生261名为干预组,另一所职明显改变。见表2。   在定性访谈中了解到,干预组全部接受访谈的同伴教化者和参加者都表示,曾主动查阅或留意各种媒体关于艾滋病的信息,有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同伴教化之前,觉得艾滋病学问离我很遥远,因此不去留意,现在会有意了解”。40%的同伴教化者曾为同学和挚友供应过个别询问,主要是解答一些行为会不会传播艾滋病。参与同伴教化的学生中,有80%的人曾主动与他人谈论艾滋病的话题,涉及人数最多的超过10人,对象包括以前的同学、网友、亲戚和家人。学校老师认为,同伴教化活动调动了学生学****和传播艾滋病学问的主动性,对艾滋病学问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学生从来没有如此主动地参加到健康教化中来”,“没想到会这么活跃,这么仔细”,“他们(同伴教化者)主动搜集资料,还拉上了家长一起帮忙,很卖力”,“只要有预防艾滋病的活动,学生都会主动参与”。    同伴教化对学生性行为意向的影响 同伴教化后,无论干预组还是比照组学生,断然拒绝恋爱对象提出的性要求比例均较低,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同伴教化开展前后干预组、比照组内对“恋爱对象提出的性要求”、“性交前是否询问对方性历史”和“性交前是否会劝服对方运用避孕套”3项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干预前和干预后干预组和比照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探讨       同伴教化使职校学生的艾滋病学问水平有效提高,看法有所转变 国内外多项探讨显示,同伴教化可提高青少年的艾滋病相关学问水平,增加爱护意识[4-8]。本次探讨结果与报道一样,说明同伴教化对于提高职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学问水平和看法卓有成效。但有些学问点提高程度没有国内的一些报道明显。   在探讨中发觉,职校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看法虽然向主动方向转变,但仍旧相对宽容,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或无所谓的看法较高。过早的性行为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少女怀孕、性疾病传播等。职校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时年龄尚小,在校阶段应大力开展正确性观念、平安性行为方面的引导和教化。    同伴教化对于行为转变的影响还有待于活动的长期开展由于行为指标的敏感性及视察时间较短,本课题中仅把行为意向作为评价的指标之一。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同伴教化活动,学生对艾滋病相关危急行为,尤其是性行为的行动意向变更并不明显,与国内外的报道[9-10]一样,这可能是因为看法属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不易很快变更。虽然艾滋病的预防可以通过危急行为的转变来实现,但要真正做到行为转变,还需接着开展大量的工作。职校学生在经过短暂的学校教化后,第3年便起先进入实****阶段,广泛接触社会,无论在校教化是否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应建立校外青少年的健康教化模式加以巩固或补充,才能促使他们危急行为的最终变更。      4 参考文献   [1] TUMER G, SHEPHERD J. A method in search of a theory: Peer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