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弹簧圈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2例].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弹簧圈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2例].docx

上传人:mama1 2022/6/26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弹簧圈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2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弹簧圈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2例]
  摘要:目的探讨微弹簧圈检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个颅内动脉瘤运用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12例病人14个动2例病人均采纳股动脉穿刺,,定位于患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常规性下侧位DSA或依据动脉瘤所在位置不同行汤氏位和(或)左右斜位,使动脉瘤显示在最佳位置,并精确测量动脉瘤的大小( cm大小钢球为参照物)拟定栓塞方案。   ,术中要耐性操作,防止导管、导丝刺破动脉壁或微导管打折、打结。微导管位置最好置于动脉瘤腔前1/3区,头端在瘤腔内要自然屈曲。术中要削减微导管内反复造影及微导管反复进出动脉瘤的次数。    GDC的选择和放置动脉瘤腔的闭塞主要依靠弹簧圈填塞。一般来说,一个动脉瘤需数只弹簧圈填塞。本组病例运用GDC数3枚~8枚,第1枚弹簧圈的直径和K度的选择是整个治疗的关键。要求第1枚弹簧圈应和动脉瘤人小相像,勾画出瘤腔形态,以利于其后的弹簧圈的放置,术中要求尽量充填瘤腔,不留空隙,在放置每只弹簧圈后,心进行血管造影,以视察闭塞的程度并确定是否还需放置弹簧圈以及放置何种规格的弹簧圈。原则上其后弹簧圈选择应渐渐选短、选小和选软,以使动脉瘤腔尽可能致密填塞。术中利用电离系统电离使弹簧圈置于瘤腔内,每次电离前必需造影证明弹簧圈的位置、形态是否正确。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除常规静脉肝素化外,导引导管与微导管之间持续加压,输注生理盐水。      2 结果      本组12例14个动脉瘤术中无一例裂开,1例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出现一过性偏瘫,考虑脑血管痉挛,经对症治疗7d后好转。其余病人治疗效果志向。术后电话随访3个月~12个月临床症状基本消逝,其中6例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DSA造影,弹簧圈位置良好,临床效果满足。      3 探讨      内动脉瘤裂开的自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达65%。早期(2d内)合理的处理动脉瘤可削减动脉瘤再出血以及脑血管痉挛。我院近几年来,通过开展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死亡率明显降低。       血管内栓塞治疗较常规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程短、年龄段扩展等优点。GDC是意大利留美学者Guglielmi设计出的一种电解型可脱性微弹簧圈,其头端是极其松软的铂金弹簧圈,它的问世和运用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一大进步。它与机械性可脱性微弹簧圈(MDS)相比,它的显著特点是在未电解脱之前可随意进出微导管。GDC的治疗原理是:①物理填塞瘤腔;②微弹簧圈四周可形成血栓,增加瘤腔闭塞效果。       GDC栓塞治疗适合任何部位的各种囊性动脉瘤,动脉瘤颈/体比是该治疗适应证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动脉瘤颈/体比小于或等于1/2、或动脉瘤颈小于或等于4mm,是经血管治疗的(动脉瘤腔闭塞)严格适应证。颅内动脉瘤裂开出血病人,应尽可能在出血后2d内,尽早施行血管造影后进行动脉瘤腔栓塞术,以避开再次裂开出血和伴发的脑血管痉挛。本组病例中有10例在出血后2d内行栓塞治疗。其中有两例合并冠心病,1例患有高血压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