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的网络表情包使用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的网络表情包使用研究.doc

上传人:夸客客 2022/6/2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的网络表情包使用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的网络表情包使用研究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发展,表情包作为一种新的符号在线上迅速流行,网络表情包已经成为现象级产物。表情包作为文字的补充,起到了提升信息传递准确性的作用。表情包将抽象的感情具体的表情配上文字“我爱你”组成了一个表情包,将这个表情包发给想要表达爱意的对象,比单发这“我爱你”三个字更加真诚而不显尴尬。难过时发一个哭泣的表情,激动时发一个手舞足蹈的表情,安慰别人时发一个拥抱的表情,作用比语言更加强烈。

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米德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2]。人们在建构角色时,是在与他人往复交互中用各种方式和符号予以他人“自我”角色的信息。表情包可以理解为一种符号,这个符号代表着网络背后的“我”,喜欢用什么类型的表情包,可以体现出“我”的性格特征。结合实际经历,笔者在和同学、朋友聊天时,倾向于使用可爱风格的表情包,目的是营造一种轻松的聊天氛围,呈现出的角色是和善的、容易亲近的;和家人、师长聊天时,倾向于使用带有文字的表情包,目的是弥补语境意义,呈现出的角色是礼貌的、真诚的。
三、表情包使用存在的问题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可以随着社会互动的过程而发生改变,不是绝对不变的。QQ表情“微笑”的官方含义只是与人打招呼时礼貌的微笑,后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被人们用以表示冷笑;表情“再见”的官方含义只是聊天结束前的告别,后来演变成慢走不送的意思。单单是这两个表情,已经造成很多沟通上的误会,尤其是在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之间。及时跟进热点的年轻人能够快速发现这两个符号的含义变动,那些较少进行网络聊天的中老年人对这两个符号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始含义。当他们发送这两个表情时,如果对方按照原始含义理解,便是准确的信息传递,如果对方按照现在的含义理解,便是存在误差的信息传递。表情包易产生歧义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一些表情包使用者利用这一点,在沟通过程中推卸责任,将嘲讽的言论披上玩笑的外衣,从而获得精神胜利的快感。

同一符号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同一个表情配上不同的文字所呈现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表情包的制作激发了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能引发伦理问题。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片《二十二》上映后,有人将老人在影片中的表情配以各式文字在QQ上传播,遭到了公众的强烈批判与谴责。一部沉重的历史纪录片被做成表情包后,原本痛苦的表情被戏谑,受尽折磨的老人成为娱乐的对象,这套表情包的制作者和传播者的价值观已经扭曲。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说:“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3]黄色表情包、脏话表情包的传播,使娱乐超越了伦理的界限,污染了健康的网络聊天环境,冲破了舆论环境对传媒的要求和限制,用媚俗甚至低俗的形态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大力渲染“性、星、腥”等不良信息[4]。

在网络人际互动中,视觉符号在信息处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对文字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网上流传着一句话,“聊天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