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常见猪病及其防治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源性感染;第四种是吸血虫吸了病猪的血液而带给了健康猪,从而造成了病菌传播。
临床症状:急性型:急性型的临床症状随着日龄和免疫状态而不同。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高烧(41~42度),皮肤和耳朵发红并有红色斑点,大猪,食欲废绝,发烧。临床症状表现为在于24~45小时内皮肤上形成钻石斑,随着病情发展,能触摸到。白毛猪皮肤呈紫红颜色。妊娠母猪流产,公猪发烧,使母猪返情增加。慢性型:
慢性型猪可以康复,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耳尖也可能烂掉。
导致关节炎,病程经过2~3周时,关节肿胀,僵硬。
慢性型猪如发展到心脏上,往往引起心脏杂音,突然衰竭而死。预防:此病菌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定期预防接种猪丹毒弱毒菌和灭活菌苗。发生疫情时认真消毒,隔离病猪,单独饲养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药,并且加大剂量,每千克体重4万IU,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
五、仔猪白痢病原:病原体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芽胞、不形成荚膜的短杆菌。该菌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和消毒方法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7~30日的仔猪,7~20日龄居多。此病菌常存在于猪的肠道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发病。当猪舍卫生不好,气候骤变,母猪的奶汁过稀或过浓,造成仔猪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病。此病高度传染,一窝小猪中有1头下痢,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很快传播。
临床症状:下痢,排白色、糊状、腥臭味稀便,肛门周围被稀便污染,喜欢钻进垫草里卧睡,慢慢消瘦而死亡。病死率的高低与饲养管理及治疗情况有直接关系。
治疗:口服或注射抗菌素、电解质和高免血清可加强抗菌素的治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三甲氧二苄氨嘧啶(TMP)等药物通常最有效。
预防:
l对怀孕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
l产房的卫生、温暖和干燥特别重要。
l要使新生仔猪从免疫良好的母猪上吸取足够的初乳。
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仔猪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有鼾声,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鼾甲骨萎缩和鼻中隔歪曲,有时还伴随着上颌变短和扭曲等症状。病死率低,此病普遍发生在集约化养猪场中。临床症状:仔猪首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随病程的发展,出现上颌变短或扭曲。感染猪,打喷嚏是短暂的,生长不好和饲料转化率不高引起鼻甲骨萎缩。
病因:本病的病原主要是支气管败血布氏杆菌的病菌,其次是产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是口型)所引起的。
防治措施:
l用抗生素药物早期预防可以降低此病的发生,一般仔猪在此3天、7天和14天时给仔猪注射四环素,断奶仔猪在饲料中加抗生素,连喂几周可以预防此病。
l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l管理上做到全进全出,良好的卫生条件,也能消灭病因。
七、蓝耳病
1989年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在养猪场迅速蔓延。此病特点为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死胎,生下仔猪体弱,各种年龄的猪表现呼吸道症状。当时把此病称为"神秘症"大约在相同时间,类似的疾病横扫欧洲。在英国称为"蓝耳病",母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