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精神障碍检查与诊断修改版.pptx

格式:pptx   大小:611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神障碍检查与诊断修改版.pptx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6/26 文件大小:6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神障碍检查与诊断修改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
主要内容
一、医患关系
二、精神检查中的一般原则
三、病史采集
四、精神状况检查
五、躯体检查及特殊检查
六、精神科诊断过程
七、如何对待误诊
一步确定是否患病;
第二步确定是否为其他科的疾病;
第三步确定患哪种精神科疾病。
临床上要避免来一个就诊者就考虑是精神科的什么疾病的思维方式。
梯级诊断1
1首先考虑是否为 “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如: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等;有无精神活性物质以及其他治疗性药物所致精神障碍,如药物酒精的滥用、激素的长期应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钙离子拮抗剂(盐酸***桂嗪)以及去甲肾上腺素耗竭剂(利血平)等。
梯级诊断2
3“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等。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精神病性(有幻觉、妄想、现实检验能力丧失等)的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
4神经症。
第八节、如何对待误诊
精神科误诊
上世纪40~50年代临床误诊率约为30%,80~90年代为25%~30%。
有学者对临床各种疾病死亡者作病理检查,发现生前误诊率达48%左右。
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诊断者的思维不当所致的误诊比例较大。
精神疾病而言,由于不能为诊断提供特异的、客观的实验室检查依据, 加之临床症状复杂、医生自身因素等原因,往往容易造成误诊或诊断的分歧, 给治疗带来困难
精神科误诊
医生的因素
研究表明85%的误诊及医生有关。
精神科临床上某些病例的误诊及医生的主观因素、责任心有着明显的关系。
应当从医生的医疗行为中寻找误诊的原因。就医生的基本素质而言,医生的仪表、性格、言语、表情均及精神科的误诊存在密切的关系。
精神科误诊
常见误诊的原因
精神科误诊中医生的因素
精神科误诊中病史的因素
精神科误诊中精神疾病因素
误诊因素-医生1
医生的性格
过于自信,主观武断,强调直觉,对于疾病在收集诊断信息不够全面的状况下轻易下诊断。此类思维的往往过分粗心,粗枝大叶,若在考试时不顾题干,沾边就选,致使错答很多。
过分谨慎小心,遇事犹豫不决,反复推敲,权衡,这种疾病有可能,那种疾病亦不能排除,结果罗列了多个诊断,似乎面面俱到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能给予明确的治疗计划;拥有此类思维的往往过分谨慎,唯恐失误,瞻前顾后,在考试时宁可只选择准确的,从而漏选
误诊因素-医生2
诊断思维方面的偏差
过分强调个人的实际经验,过分外延,针对提供的个别症状及个别转归提出自己的独特诊断和见解,走进狭隘的胡同不回头
一个人的经验难免有局限性,因为它是从个人临床实践的比较中产生的,受其自身的实践条件和实践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应用自己经验的时候,只能以经验为引导,不能把经验绝对化,如果完全拘泥于自己的有限经验,也可以成为误诊的原因。持有此类思维的考生不能及时调整诊断思路,从而走入误区。
误诊因素-医生3
以上几种诊断思维反映在考试过程中结果成绩分数偏低,反映在临床中诊断思维过于谨慎或粗心,思维范围狭窄或不严谨、误诊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错答则意味着误诊,或用了不该用的检查和治疗措施,致使临床检查、诊断和治疗失去良机,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或致命的伤害
误诊因素-病史
全面、准确、系统的病史是正确诊断的基础
失真的病史是误诊的根源(病耻感)
知情人以及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或言语表达能力也会影响病史的准确性
(多疑:担心;幻觉:妄想)
误诊因素-疾病
精神疾病误诊的原因很多,其中精神疾病“真实面目”难以识别。
首先,大多数的精神疾病的病因复杂,并非单一的因素所致。
同时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影响因素亦较多。
就同一精神疾病诊断,临床表现可以存在很大的差异,尚缺乏特异的生物学指标。
精神疾病的表现及患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风俗****惯密切相关 。
面对误诊1
正视误诊的存在,承认其客观普遍性,是为了研究精神疾病误诊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从而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
有的医生不能正确面对误诊,认为“误诊意味着诊断的失败,诊疗水平的浅显”,这种观点不全面、不恰当。因为人类认识精神疾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世界上没有常胜的将军,也不存在未发生过误诊的医生。
面对误诊2
总结过去的成功可以使人获得经验,回顾以往的失败同样可以使人获得经验,这两方面的经验有机地结合就会使人聪明起来
要正视误诊存在的客观性、普遍性,一味地否认或回避误诊是不妥的,要学会“吃一堑,长一智”,当然,无论“堑”是自己亲自“吃”的,还是总结别人“吃”的,只要“长一智”,就有利于提高我们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减少误诊的发生。
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