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服装演变史.ppt

格式:ppt   大小:2,952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服装演变史.ppt

上传人:977562398 2022/6/26 文件大小:2.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服装演变史.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古代服装演变史
第一页,共32页。
原始社会 服饰起源
原始人的衣服
材料:兽皮
装饰:兽齿、鱼骨、 石珠、海贝
第二页,共32页。
旧石器时代
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发明了原始的缝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第十七页,共32页。
明代
出现了纽扣以代替系带,皇帝只穿一两种缂丝衮冕(短于深衣式的冕,在袖口上已不同与前朝冕制袖口宽大,略小一些,而袖筒也变的不垂且短而弧,是中国帝王服饰的第一个转折点),明代官员开始穿团领系带补衣(以不同纹样的补子来分官职),戴乌纱帽(帽后两个短纱片),配饰玉带。服饰纹样配色浓重。女子服饰出现了圆袖口及下摆,贵族妇女饰纹样复杂的霞帔及云肩,并伴有玉挂饰。
第十八页,共32页。
清代
出现了马蹄袖,以表示满族的特点(保留了深衣的版型,在袖口上已不同与前朝汉族冕制袖口宽大,变为收口马蹄袖,而袖筒也变的不垂且收于腋下,在中国帝王服饰的第二个转折点)。服饰分:朝服(戴帔领,有冬夏两类),吉服(俗称龙袍,男式四开叉。女子左右开叉)常服(分长袍和行褂/马褂)。官员穿官补,王爷穿蟒袍(一龙四爪)。女子穿满族氅衣(旗袍)或舒袖衣(袖口宽短,可拆洗),内衣出现了纹样精美的肚兜。扇型状头饰勒子(大拉翅)足穿花盆鞋(马蹄鞋)是清代妇女最大的特点
清代苏州生产的罗有花罗、素罗、刀罗、河西罗等名目。罗除主要用作衣料外,历史上还常用作扇面、床帐、屏风等。
第十九页,共32页。
马褂:清代在长衣外袍衫外,上身都另穿一件马褂。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
第二十页,共32页。
民国时期
20年代,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袍身逐渐收窄。吸收西方服装立体造型原理,增加了腰省、胸省,并运用了肩缝与装袖等元素,使款式走向完美成熟。这时的旗袍经过彻底的改良,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式样,其款式经过了民族融合、中西合璧而变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女装样式。其样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是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渐而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中山装是学生装和军装改进而成的一款服装,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导和率先穿着,因而得名为“中山装”。中山装出现在历史巨大变革时期,是告别旧时代,进入新世纪的标志,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款式吸收了西方服式的优点,改革了传统中装宽松的结构,造型呈方形轮廓,贴身适体,领下等距离排列的纽扣,顺垂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对称式四袋设计,实用,稳妥。与西服相比,改敞开的领型为封闭的立领,自然庄重,具有东方人的气质与风度。中山装的出现对中国现代服装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被称为“国服”。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50年代
布拉吉是苏联版的“连衣裙”,短袖、束腰、褶皱裙摆,主要以碎花、格子、条纹布料制成,1954年,前苏联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时,政府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号召穿花衣,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布拉吉” 即连衣裙成为年轻女性们的首选。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列宁装的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衣服的颜色并不多,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蓝、灰、黑。这种双排扣的西式上衣本是苏联、东欧男性日常穿的上衣款式,因为革命领袖列宁所钟爱,所以被称为“列宁装”。在以裙装为主的苏联东欧的女性中,很少有人穿着这样的男装上衣,而到中国后却阴差阳错地变成了女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就曾经流行过。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60年代
上世纪60年代军装盛行。中国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主义,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3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律、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当时很流行的一段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绿色军装(夏天军便装,冬天军大衣)
劳动布:劳动布是劳动人民的象征。那灰不溜秋的颜色,意味着保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