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伤寒论表解.doc

格式:doc   大小:8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伤寒论表解.doc

上传人:gorynich 2022/6/26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伤寒论表解.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1
1
伤寒论表解
一、太阳病篇
性质-三阳皆属热证,太阳为三阳之表,故为表热证。
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表虚-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中风。
      经证  表实-恶寒体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大黄黄连泻心汤。
   里热表虚,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附子泻心汤。
痞证
          胃虚挟水气,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生姜泻心汤。
          胃气上逆,痞满而呕-半夏泻心汤。
          再次误下,虚热益甚,心烦不得安-甘草泻心汤。
          胃寒气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旋覆代赭石汤。
热扰
胸膈
        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或结痛,或烦热胸中窒-栀子豉汤-若少气者加甘草,呕者加生姜。
汗 吐 下
后 变 证
          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栀子厚朴汤。
          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栀子干姜汤。
      脾胃阳虚,水饮内停,心上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身为振振摇-苓桂朮甘汤。
      表邪与内饮相搏,服桂枝汤或下之,病仍不解,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芍)加苓朮汤。
21
4
      心阳虚衰,心神被扰,烦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火逆变证  火劫亡阳惊狂,卧起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牡救逆汤。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发奔豚-桂枝加桂汤。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如疟状-小柴胡汤。
热入血室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刺期门。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似蓄水证
           水饮为患,汗出而口不渴-茯苓甘草汤。
           误用冷水治后,意欲饮水而反不渴-文蛤散。
类 似 证
      似桂枝证: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膈上痰涎壅塞)-瓜蒂散。
           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濇-桂枝附子汤。
  似风湿证  前证若大便鞕,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朮汤。
           风湿相搏,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
21
5
二、阳明病篇
性质:里热实证。
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主证
    经证:身大热、汗多烦渴、脉洪大或浮滑。
    府证:腹满痛、大便难、潮热、谵语、脉实或沉迟有利,甚者循衣摸床,昏不识人。
      太阳阳明(脾约)
致病之源
      少阳阳明
      正阳阳明(胃家实)-燥热之邪直犯阳明。
三阴-阴证转阳。
经证-清法
         表里俱热, 恶热不恶寒,身大热,口渴饮冷,心烦脉洪大-白虎汤。
         津液亏损,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白虎加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