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doc

上传人:熙凤 2022/6/2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8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给予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3],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显效19例, 有效9例, 无效6例, %;观察组患者显效39例, 有效14例, 无效2例,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P<)。
2. 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患者腹泻1例, 口干1例, %;观察组腹泻1例, 头痛1例,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P>)。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以上腹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胃肠道疾病[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近年来, 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逐年升高[4]。这一变化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深入研究及治疗研究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伴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无器质性病变,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5]。随着临床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地不断深入, 有研究指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主要与神经功能紊乱、胃酸分泌过多等有关, 在神经功能紊乱作用的影响下, 多种消化酶分泌失衡, 胃排空机制受到干扰, 进而表现出上腹部疼痛、饱胀等症状[6]。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害在于发病后, 若未及时治疗, 其临床症状可能通过生理-心理这一机制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 而负性心理则可反作用于机体, 导致症状加重, 并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 早期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药物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方法。目前临床常规治疗以莫沙必利为主, 这种药物属于一种消化道促动力剂, 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理机制为:经口服给药后, 可诱导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肌间神经丛5-羟色胺4受体、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转入兴奋状态, 进而促进乙酰胆碱的大量释放, 乙酰胆碱具有良好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其释放量的增加可加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肠道蠕动, 进而减轻患者的上腹部疼痛、饱胀感等症状。常规莫沙必利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 效果尚可。奥美拉唑则属于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药理机制为:经口服给药后, 这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酸环境下发生浓集反应, 于其胃黏膜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内表现出特异性分布状态, 于酸性环境下发生反应, 转化为活性亚磺酰胺[7]。此时, 借助二硫键这一途径, 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质子泵巯基发生结合反应, 生成大量复合物, 进而促使K+-ATP酶失活[8]。而由于K+-ATP酶为机体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