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畲族文化现状调研报告
区政协港澳台侨民族宗教委员会,曾在2006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就“畲族文化的建立状况”进展了调研考察,撰写了《关于莲都区畲族文化调研报告》,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今年,依据区委、区政府关于东西岩物,如古老的祖图、祖杖和祖担;蓝、雷、钟三大姓氏的《族谱》;做阳、做阴运用的“经书”〔歌词与仪式程序〕、龙角、铃刀、搭木、经印、占卦、响板、祭师服饰、祭祀仪式用品等;较古老的畲族“法衣”——红赤衫、乌蓝衫;男子“做阳”后所戴的“水古帽”,妇女所戴的“凤冠”,围裙、花鞋、单鼻和双耳草鞋,古时“行嫁”时穿着铜钱的草鞋,山歌手抄本、纺车、腰机布机、猎枪、弓弩、松明灯铁网、桐油灯盏、石捣臼及往昔农耕民俗的劳开工具与生活中所运用的铁、木、竹类用具等。在诸多畲族文物中,有些因年头较长远和保管不妥而损坏,有些因人为因素被占取拍卖,有些因不其隶属文物而遗弃,亦有认为是“四旧”而被烧毁,总之,流失状况极为紧要。
4、畲族传统文化缺乏弘扬与创新。为了弘扬畲族文化,带动畲族经济开展,莲都区老竹镇、丽新乡;松阳县板桥乡;武义县柳城镇联手举办一年一度的“三月三畲族歌会”,至今已有十五个年头了。今年三月三〔 4月8日 〕在丽新乡上塘畈举办的“新桥竹柳”歌会,共组织演出13个节目,其中略带畲族色调的仅5个节目,原汁原味的有《畲乡对唱》,称得上承沿创新的一个也没有。综观这么多届畲族歌会,人们的评价是“喧闹一天,劳民伤财”,缘由是对畲族传统文化既无挖掘亦乏承传,更乏弘扬与创新,对开展畲乡经济推动作用也不大,确是“辛苦组织大半年,喧闹一天一阵烟”。对此耗去两镇两乡大量人力财力的畲族歌会,此时此刻应当好好总结经历,务需开拓创新,以求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5、畲族民俗已渐变异或淡化或消逝。民俗文化涵盖岁季节日、衣食住行、婚育寿丧、生产经贸、社会交际、民间信仰、消遣游艺等方方面面,畲族原有颇具特色的民俗仪式和活动,如“做聚头”〔做阳〕、隐语辩亲疏、狩猎习俗、取名排位习俗、拜树拜石习俗、较独特的疾病诊疗及畲族医学操作等等,较大局部已变异,有的因受汉族习俗影响而失却畲族特色。传统的畲族服饰、头饰,如“郎冠衫”、“通盘领花衫”及古沿头饰的极难一见。传统的畲族编织彩带也在畲村消逝。
二、关于如何弘扬我区畲族文化的建议
1、建立一个畲族文化管理组织。广泛搜集资料,从历史源流、人口分布、地理环境、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概括取材,撰写一本较有参考与存世价值的《莲都畲族》或《莲都畲族简志》。
2、筹划创立一个“畲族风情文化村”。丽新乡上塘畈、老竹镇的沙溪村畲族文化的底蕴比拟丰厚,村民弘扬畲族文化的踊跃性也很高,政府赐予必须人力与资金的支持,可筹划创立一个“畲族风情文化村”。在该村建立一些“外土内洋”的“山客寮”和农家乐式的畲家风味的餐饮山庄,建立一幢纪念畲族先祖的“盘王庙”〔或称“高皇庙”“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