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少儿民族舞:佤族民间舞蹈概况.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少儿民族舞:佤族民间舞蹈概况.docx

上传人:碎碎念的折木 2022/6/27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少儿民族舞:佤族民间舞蹈概况.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少儿民族舞:佤族民间舞蹈概况
木鼓舞  甩发舞  竹竿舞
云南佤族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有347738人。主要居住在沧源、西盟、澜沧、孟连、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景东、普洱、昌宁、腾冲等县以及西双版纳的局部地区。沧源和西盟

少儿民族舞:佤族民间舞蹈概况
木鼓舞  甩发舞  竹竿舞
云南佤族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有347738人。主要居住在沧源、西盟、澜沧、孟连、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景东、普洱、昌宁、腾冲等县以及西双版纳的局部地区。沧源和西盟两个佤族自治县的佤族人口占我国佤族总人口的51%,约占这两个县总人口的80%。孟连、耿马、澜沧、双江、永德、镇康等县是侗族分布的边缘区。佤族与汉、傣、拉祜、彝、傈僳、布朗、哈尼、德昂、景颇等民族交叉居住。
据各种文献记载,侗族先民早在周秦时期便是“百濮”族群的一支,从汉到明清的文献中记载的“望”、“外喻”、“望蛮”、“古刺”、“哈刺”、“哈瓦”等,指的均是佤族的先民。
明清时期佤族社会已从狩猎采集过渡到以不稳定的农业经济为主的进展阶段,也就是以氏族为根底的公社形式过渡到以地缘为根底的原始农村公社形式。近百年来,佤族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至1949年前,佤族社会经济进展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以西盟为主,包括澜沧沧源局部佤族的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的阿佤山中心区;二是以沧源大局部佤族以及耿马、双江、澜沧一局部和孟连、西双版纳等地佤族组成的具有封建领主经济特征的佰山边缘区;三是已进入地主经济的镇康、凤庆佤族地区。


佤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有四种方言。各地佤族自称不同。孟连、西盟一带自称“阿佤”(阿卧、阿佤尔)、“勒佤卧”、“勒佤”、“拉弗”;镇康一带自称“佤”;沧源、耿马、双江一带自称“布饶克”、“巴饶克”、“巴敖克”、“巴劳克”。布绕克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佤与阿佤也有此意,说明佤族很早就是山地居民族,并因住在山区而得名。其他民族对佤族的称谓也不尽一样,与之交叉居住的傣、汉、拉祜等民族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