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共享经济是“伪共享”吗?
Is Sharing Economy "Pseudo Sharing" :A Soci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to Sharing Economy
作者:
王宁
作者简介:
起了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兴趣。但是,在界 定共享经济定义的时候,学者们之间产生了分歧。为了解决这个分歧,有 学者试图从"共享"的原初含义入手,来对共享经济加以重新界定。
例如,贝尔克认为,共享是一种古老的现象,它的原型就是父母对子 女的养育以及资源在家庭内部不分你我的共享。共享既不是礼物交换,也 不是商品交换,而是一种独特的行为。他从共享的词源来探讨共享行为的 进化。共享行为可以从家庭内部扩展到家庭以外,包括与亲戚、朋友和邻 里之间的共享,此即“以共享带入“(sharing in)o共享也可以扩展到对陌 生人的共享,此即”对外共享"(sharing out)o⑥
贝尔克对共享经济的这种界定,得到不少学者的认同。例如,韦德洛 克也认为,共享既不是礼物交换,也不同于市场交换,而是一种让他人可 以使用自己的有价值的资源的行为。但韦德洛克不是从家庭共享来寻找共 享的原型,而是从进化的角度来探寻共享的源头。从进化史的角度看,共 享行为起源于古代人类对猎物和采集食品的共享。尽管动物之间也会有一 些共享,但它在非灵长类动物中比较少见。随着动物从低端灵长类向高端 灵长类进化,共享行为增多。共享曲线的顶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经 济中。在这种经济形态中,共享行为改善了原始部落中每个成员的生存机 会。在旧石器时代或采集经济中,共享构成古代平等社会中的一种拉平机
制(levelling mechanism)。它既是平等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再生产平等。 随着新石器以及农业时代的来临,共享曲线开始向下走。到了 “人类世“ 时代,共享曲线则走向了最低点。⑦
韦德洛克认为,当今被称作共享经济的Uber(优步)并不是关于共享的 经济,而是一种租赁经济,与共享南辕北辙。用“共享“来描述这种租赁 经济,从好的角度看,是给商业化市场关系添加的委婉语;从坏的角度 看,是对商业化的市场关系的神秘化。⑧同样道理,
Airbnb(爱彼迎)也不 是关于共享的经济。事实上,由于Uber和Airbnb无须承当其传统竞争 对手(出租车行业和酒店行业)所必须承担的成本和义务,它们事实上构成 对这些传统产业的不公平竞争。⑨
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家庭的或历史源头的共享原型,当今以优步和爱彼 迎为代表的冠以"共享经济"的商业形态,被许多学者斥之为"伪共 享“,或根本就与共享无关⑩。因此,并非所有披上了 ,共享经济“夕卜衣 的经济实践,都是共享的经济。如果说,以Freecycle和
Couchsurfing(沙发客)为代表的非营利性的“共享经济“是真正意义上的 共享经济,那么,以追逐利润为导向的"共享经济”(如Zipcar、Uber、 Airbnb)则与之相反。(11)
上述这种对营利型共享经济的批评和指责,是基于关于共享的本质特 征之上的。共享的本质既可以从家庭的共享原型得到例示,也可以从进化 的历史源头得到说明。当今的共享,必须是这个原型共享的延续。如果违 背了这种原型共享,所谓的“共享经济“就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而是假
"共享“之名的租赁经济。从这个视角出发,被冠以“共享经济“的经济 实践,应该加以切分,那种非营利的、以促进社会交往为目的的共享实 践,可以称为"共享经济”仗□ Freecycle , Couchsurfing).而那些以营 利为导向的租赁经济,则必须排除在“共享经济“之外。
还有一些学者不是像上述学者那样去对冠以“共享经济“的实践形式 进行切分,而是试图对“共享“的含义进行重新界定。例如,一些学者认
为,“共享经济“中的“共享“不应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作为原型的共 享,而是一种"非占有性消费"(12)或"合作消费”(13)。或许依然有人 会质疑这种做法有本质主义的嫌疑。为了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区分 本质主义的分析方法和非本质主义的分析方法。
本质主义主张,凡事都有其本质、基础和根源。我们所观察到的表
象,不过是某种本质、基础或根源的结果。维特认为,本质属性往往具有 三种功能:(1)原因或解释力:一个实体的本质意味着它是对它的特征或夕卜 表显现的解释,或构成其原因;(2)分类的基础:本质属性提供了把实体分 成不同类的标准;⑶事物的同一性的基础:本质属性确保了一个客体能保 持自身的同一性。(14)在学术研究中,讲本质本身没有错。错误在于,在 对事物进行解释时,把事物之间的概率性差异当作普遍差异,把量的差异 当作质的差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把本质作为原因来解释某些特征 的差异,但事实上后者与前者并没有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