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探讨.doc

上传人:卢卡斯666 2022/6/27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讨论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讨论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发生和开展的历史,提醒了生物科学理论的开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很高的科学教育价值;同时介绍了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奋斗历程、曲折经历和成败得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讨论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讨论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发生和开展的历史,提醒了生物科学理论的开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很高的科学教育价值;同时介绍了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奋斗历程、曲折经历和成败得失,具有一定的人文教育价值。?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将知识传授、才能培养和情意开展三方面教育交融起来。本文举例说明了人教版生物教材科学史的局部内容,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策略和意义。
  1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生物科学史举例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分别介绍了五位科学家所做的工作。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更新空气;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在1864年证明绿叶在光合作用中有淀粉的合成;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1939年进一步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随后美国科学家爱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探明了光合作用的反响过程。光合作用历经300余年的艰辛探究才终于呈如今世人面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介绍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推断出s型细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通过提纯和鉴定证明了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噬菌体最终确立了dna是遗传物质;后来通过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科学家修正了遗传物质的范围把rna也列入其中。dna的发现过程有着严谨的实验方法和推论过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具有非常好的智育价值。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介绍发现生长素长达54年的艰辛探究。首先达尔文在19世纪末提出胚芽鞘尖端会产生某种刺激;詹森于1910年证明这种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1914年拜尔证明了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端分布不均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1928年温特证明这种刺激是化学物质;1946年科学家才从高等植物中提取出生长素吲哚乙酸。这节教学内容突出了科学发现中逻辑推理的思维法,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才能和思维才能都大有好处。
  2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策略
  ,激发学生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的内在动力,兴趣横生的科学逸事、舌枪唇箭的科学论争、催人泪下的科学事迹、鬼斧神工的科学方法、意蕴丛丛的科学疑案论文联盟 ://等都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为课堂学****做好心理铺垫。如在学****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之前介绍拉瓦锡等人对呼吸作用的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新知识的引入做了背景材料的铺垫。如伴性遗传的学****可以插入红绿色盲发现的小故事,或者讲述英国皇室血友病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中去寻求答案。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