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就医指南之八.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就医指南之八.doc

上传人:刘备文库 2022/6/2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就医指南之八.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就医指南之八
相当一部分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认为“风湿病”是西医学的名称,因为中医不称“风湿病”,而称“痹病”。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关于中医“风湿病”的名称,自古有之。在中医文献中,凡提到“风湿”的,其含义有三:一是指病因;二是作就医指南之八
相当一部分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认为“风湿病”是西医学的名称,因为中医不称“风湿病”,而称“痹病”。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关于中医“风湿病”的名称,自古有之。在中医文献中,凡提到“风湿”的,其含义有三:一是指病因;二是作为疾病的名称;三是指病位。例如:长沙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风湿”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风湿”有26处之多;《黄帝内经》中除《痹论篇》外,以“风湿”单独出现者有17处……清代著名医家喻嘉言所著《医门法律》中更有“风湿”专论,详尽论述了风湿为患引起肌肉、关节病证的机理和治疗处方等。由此不难看出,“风湿”一名在中医学里已有几千年历史。但是后世之所以未作为病名提出,未能使用“风湿”的命名,而多用“痹证”或“痹病”,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中曾有“痹论篇”专篇论述,为沿袭经典《内经》的****惯称谓;二是受历史条件所限,对风湿病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当今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的命名正是还其本来面目,证其原来名称之源流。
风湿病中医学的概念是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及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虚弱、内生痰浊、瘀血或热毒,而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麻木、酸楚、肿胀、僵直、变形和活动受限,或累及脏腑为主要特征的一大类病证。西医学风湿病的概念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组疾病。
为什么会患风湿病呢?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大量的研究资料提示,风湿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发病的机制也是相当复杂的。中医学对风湿病病因的研究,自《黄帝内经》以来,诸家探讨颇多,但从病因学角度认识,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正气虚损也就是“正气不足”。所谓“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防御、调节、康复的能力。由于正气不足是风湿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所以也可以说是“内因正虚”,其发生常常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临床表现相当广泛,但主要以营卫、气血不足,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低下为多,其中就脏腑而言,以肾虚较为突出。当过度劳累或安逸可损伤正气,而成为风湿病发病因素之一。劳累过度具体表现在劳动或思考用力过度、劳伤心脾及***不节三个方面。其发生又与安逸过度有关,“安逸”也称“过逸”,是指过度安闲,不劳动、不运动而言,也可成为痹病的发病原因之一。除上诉相关原因外,正气虚损可由饮食失调、外伤等引起,也成为风湿病发病的因素。而以上诸多因素又经常相互影响,一损俱损,一虚俱虚,不可截然分开。
第二,邪盛入侵风寒湿热外邪入侵人体是风湿病发生的重要外因。其发生常与季节气候异常有关:如气候变化过于急骤(暴寒暴暖),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春天当温反寒,冬天当寒反热),超过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则均可导致风湿病的发生。从临床上看,风湿病患者,经久遇寒冷、潮湿的气候而发病,且病情往往因气候变化而加重或缓解,均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是风湿病发生的重要外因。其发生也与居处环境欠佳有关,主要指居处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高温、水中、潮湿、寒冷、野外等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