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家庭教育辅导讲座.ppt

格式:ppt   大小:1,639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庭教育辅导讲座.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22/6/27 文件大小:1.6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庭教育辅导讲座.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家庭教育辅导讲座
家庭教育是指从胎儿到孩子出生以后,家长根据国家、民族、社会的需要和家庭的要求,对其子女施行的有目的、有影响的教育活动。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包括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父母直接对孩子或请别人对应该坦城成认自己的过失,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

2、教育要循循善诱
正面教育,摆事实、讲道理,娓娓道来,才能真正使孩子口服心服。
经常对孩子进展恰当的鼓励和表扬,也是循循善诱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三〕恰如其分地施爱与管教
据某城市对16所中小学1000余名学生及家长的连续调查发现:“有50%和60%的父或母对孩子过分干预。29%和66%的父或母对孩子过分严厉。50%和65%的父或母对孩子过分溺爱。〞以上调查显示出父母过
分严厉地管教孩子
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还有的父母,非常爱孩子,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于是,从孩子出生时起,就处处关心备至,百依百顺,事事包揽,一切为他们安排
得妥妥帖帖,
几乎不要他
们动脑动手。
其施行爱与管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施爱与管教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做父母的,
一是要抑制家长专制主义,恰当地掌握施爱与管教的“度〞。爱不能过分,当爱那么爱,当帮那么帮,防止溺爱。管教也应据实而行,以理服人。
二是明确孩子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施爱与管教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施爱不能盲目,管教也严禁粗暴。
三是要使施爱与管教收到实效,其关键是父母与孩子心灵、情感的沟通。有人说父母与子女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自然会“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用不着有意去做。这是不正确的。两代人的生活条件、生活际遇、社会交往、思想认识各不一样,心灵、情感也会出现差异,产生“代沟〞是必然的。这要靠父母与子女双方经常交流情感,推心置腹地交谈,求同存异,互相理解和适应。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和育人环境
家庭是人们赖以生存、生活和理论的场所,而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又是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家庭的气氛、环境如何,对孩子的安康成长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和环境呢?
首先,要有浓浓的亲情和温馨宜人的气氛,使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温暖、舒适,心情乐观、舒畅,干什么都有用不完的劲。
其次,要有文化
艺术的气氛和使
人学****上进的环
境。
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承受三个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
〔五〕家庭、学校、社会严密结合共同育人
对于婴幼儿来说家庭教育是主要的。而对青少年来说,家庭教育是根底,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辅助,三者共同构筑教育磁场,使青少年受到全方位的
良好教育。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普遍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教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教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得好,孩子的成绩一定好〞,特别是单亲家庭尤为突出。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而且是极为有害的。许多青少年学生因此未能得到全面的教育而形成不良的学****和生活****惯,甚至出现反社会化的行为。
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父母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行为****惯、个***好以及家庭气氛、家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子女,熏陶着子女,对他们的智力开展,特别是良好个性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这样记述童年时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一百多位教师吧!其中有对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十种家庭教育方式:
一、树立典范
  典范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模拟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非常深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那么,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妙情操。
三、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详细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敏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