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导游基础知识
洞庭湖之北
湖北的曾用名:鄂(隋朝鄂州)、楚、荆、湖广行省
北宋初年,湖北之名即有此始。
元朝:湖广行省
康熙六年,湖北成为独立省份,历史上第一次定名。
原始社会时期
湖北发现(南方古猿)下臼齿化
楚人祖先:帝颛顼、祝融、鬻熊
跟楚国有关的成语:(励精图治、筚路蓝缕、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筚路蓝缕——熊绎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楚庄王
吴起变法——主要政策
楚灭亡时间:公元前223年(800年历史) 鼎盛时期:(宣威盛世)。
(期思陂)为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比漳河渠早200年,比都江堰早360年。
(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为世界最早的法律文本。
(橹)的发明,被英国人沃塞斯特是中国发明史中最科学的一个。汉代
(赤壁大战)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形;(夷陵大战)决定吴蜀两国命运。
荆楚城市:江陵、襄阳、夏口
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是在(明代)开始流传。
隋唐宋元
唐宋时期:南宋三大都会(江夏、建康、临安)
科举——隋朝开始,刘锐“破天荒”
唐朝 三大商业都会:江陵、襄阳、鄂州
南宋岳飞抗金战场
明清
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是在(明代)开始流传。春夏种稻,冬季种麦
李自成襄阳称王,退居九宫山
白莲教起义,首领齐林
(明朱元璋)时推行土司制度。(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主要特点
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并称明代四大名镇。
名人:落雁王昭君、茶圣天门陆羽、五祖弘忍、英山毕昇、潜江曹禺
公安三袁
楚文化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屈骚文学
楚文化兼采(华夏文化)和(蛮夷文化)之长。
开放融合,革新鼎故
楚人有(崇火崇凤、好巫好鬼、天人合一、力主浪漫、男留长髯)的特点。乐器中,楚人爱(钟)。他们(以赤为贵、尚东、尚左、念祖、爱国、忠君)。
(黑暗传)是汉民族的创世史诗——神农架。《先天》、《后天》《泡天》、《治世》
屈骚:《离骚》《九章》《九歌》《天问》
宋赋:《九辩》《高唐赋》《神女赋》《风赋》
晚明文学的重要流派有“公安派”和“竟陵派”。
唐诗,著名诗人
二宋散文:宋庠,宋祁,安陆人
国家级非遗:董永传说、伍家沟民间故事、下堡坪民间故事、青林寺谜语
湖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楚剧、黄梅戏、荆州花鼓戏、鼓盆歌、汉川善书
恩施 南剧
湖北大鼓,一人,说唱;湖北评书,一人,只说不唱;湖北渔鼓,两人,以唱为主;汉川善书,多人,说唱。
湖北话属于(北方)方言。
二十四孝中,有“三孝”发生在孝感,即( )。
A.孝感动天 B.黄香温衾(江夏安陆) C.孟宗哭竹 (江夏) D.董永卖身葬父
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的伍家沟村被誉为“中国的民歌村”。( × )
因历史上湖北的主要地区属辖于荆州,而战国时期又属于楚国,因此人们习惯把“荆楚大地”作为湖北的泛称。( √ )
湖北省有1个自治州,2个自治县。( √ )
改土归流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管理模式的变革。( √ )
公安派是晚明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三袁”即袁崇道、袁宏道、袁中道,均为公安人。( )×
湖北相继发现了400多处旧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的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湖北龙山文化。( )×
“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始传于明代。( )√
楚人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力主浪漫,与中原文化崇土尚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
《葛麻》是汉剧的传统剧目,曾获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剧本奖和演出奖,并拍成电影。( )×
楚人尊凤是由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 √ )
乐器中楚人最爱钟,并视之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 )
湖北得名是因为地处( )之北。
答案:A
( )。
答案:D
楚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发生在楚庄王在位时的是( )。
:
楚文化的内容包括( )。
答案:
神农架发现的民间盘歌唱本《黑暗传》包括以下部分( )。
答案:
汉剧又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