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应急救援与安全基础知识资料.ppt

格式:ppt   大小:1,534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急救援与安全基础知识资料.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22/6/27 文件大小:1.5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急救援与安全基础知识资料.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急救援及安全基础知识
329国道舟山段改建工程(白泉至勾山段)第1标段项目部
一般事故的处置原则
火灾
报警早,损失小
边报警,边扑救
先控制,后灭火
先救人,后救物
防中毒,防窒息
听指挥,莫惊慌
泄漏
报警早,损失小
边报应急救援及安全基础知识
329国道舟山段改建工程(白泉至勾山段)第1标段项目部
一般事故的处置原则
火灾
报警早,损失小
边报警,边扑救
先控制,后灭火
先救人,后救物
防中毒,防窒息
听指挥,莫惊慌
泄漏
报警早,损失小
边报警,边堵漏
边疏散,边控制
先救人,后救物
防中毒,防火灾
听指挥,莫惊慌
应急处置程序
1、报警
2、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3、警戒、疏散
4、向上级报告
5、确定事故情况、进行事故处置
6、现场救护
7、现场监测
8、紧急抢修
9、警报解除,人员返回,事故处理。
报警方式
白天应向安全保卫处、公司消防队和119同时报警;晚上应向公司消防队和值大班人员和119报警,值大班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通知安全保卫处和公司主要领导,并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并切断气源。
报警方法
1、事故时间、地点及单位;
2、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
3、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
4、危险程度及有无人员伤亡;
5、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若是拨打119还要派人到消防车可能经过的路口进行接应,以防消防车错过。应急疏散
警戒疏散方法
(1)在事故现场周围50米内设立警戒线,除抢险人员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在事故现场周围60米设立警戒线,除抢险指挥人员和其它与抢险有关的人员外,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如果事故涉及面积较大,则下风向的主干道则应禁止行人通行。
(3)发生事故后,车间组织当班人员迅速撤离现场(毒物泄漏时要戴防毒面具)。撤离后,以点名册为准清点人数,确保人员全部撤出,并向指挥部报告当班人数,撤出人数,未撤出人数。有残疾人的车间应定好互助组,以确保人员全部撤出
(4)抢险人员进入现场要向指挥部报告,撤离现场后再次向指挥部报告。
(5)事故现场产生毒气,,应立即通知下风向人员和附近人员紧急撤离至侧上风向。并对人数进行清点后,向指挥部报告。
火场逃生
⑴身上着火,地上打滚,.不能跑.
⑵.
⑶.
⑷无路可逃,寻找避难处:
⑸高层楼房可以采用绳索,顺雨水管,雨棚等.
⑹被迫跳楼:,
⑺求救呼救:呼叫,敲打金属物件,夜间可以用手电筒.
事故处置注意事项
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 
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
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
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扑灭任何明火及任何其它形式的热源和火源;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
抢险救援方式、方法 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1)应急救援人员应穿戴好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战斗服或防化服,并佩戴专用手套。
(2)抢险时,抢险人员应至少两人一组,后备人员及时替换抢险。
(3)抢险人员应与指挥部随时保持联络。
应急器材的使用
每一个人应会正确使用灭火器、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气捕消器等应急器材。
手提式灭火器使用方法:1、拔出保险销
2、一手握住喷嘴一手握住阀门压把。
3、置灭火器于身体的侧位,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用虎口用力压下压把,左右扫射,直至将火扑灭。
推车式灭火器使用方法:先将灭火器罐上的阀门打开,持喷枪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即可。
注意:推车式灭火器在停止灭火时应先关闭灭火器罐上的阀门,再关喷枪(嘴)。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罐体和胶管爆裂。
***气捕消器使用方法
1、拔去保险销,用力按下开关手柄,站在上风向对准泄漏点顺风向喷射。
2、使用时佩戴有效防毒面具(室内戴空气呼吸器)
3、一次性未使用完全,及时松开手柄,补充氮气以后备用。
(我公司主要为手提式捕消器。使用方法同灭火器类似)
异常情况下 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1)抢险人员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等气量不足时立即撤离,并报告指挥部。
(2)事故现场或建筑物、设备等发出异响,发光或变动时必须迅速撤离。
(3)钢架结构燃烧15分钟以上,必须撤离。
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1)切断着火源,或控制明火。
(2)转移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对于不能转移的易燃易爆物品要实施降温、隔离等措施。
(3)拆除毗连的易燃建筑物,或进行降温。
事故可能扩大的应急措施
(1)向上级和友邻单位请求援助。
(2)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紧急警戒疏散。
事故现场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