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z.
. . .. ,尺面对向望远镜。
2、水准尺读数应读至毫米,注意消除十字丝视差。
3、每次读数前要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气泡吻合。
〔2〕连续水准测量
一、目的
1、练习水准测量测站与转点选择,水准尺立尺方法,测站上仪器操作。
2、掌握连续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及记录计算。
二、要求
1、从*高程的水准点开场,用变动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进展一段连续水准测量求得欲测点的高程。
2、每一测站采用变动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测得两次高差应不大于6mm,在允许围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高差的结果。
三、仪器及工具
每组:水准仪一台,水准尺两把,尺垫两个。
四、预习容
水准测量的方法。
五、实验步骤
〔一〕变动仪器高法
1、后视水准尺立于*水准点上,观测者将仪器安置于适当地点,前视水准尺立于转点TP1〔要求仪器与两立尺点距离大致相等〕,在转点上置尺垫,水准尺立于尺垫上。
2、观测者安置水准仪,精略整平后,瞄准后视点上水准尺,转动微倾螺旋准确整平后,根据十字丝中丝读数a1记录。然后瞄准转点TP1上的前视水准尺,准确整平后,根据十字丝中丝读数b1记录。计算第一次仪器高时的高差h'=a1-b1。
3、观测者变动仪器高(应在10cm以上),重新安置水准仪,粗略整平后同步骤2,观测得前视读数b2,后视读数a2,记录并计算第二次仪器高时的高差h〃=a2-b2。
4、假设h'与h〃之差小于6mm,则两点的平均高差h= (h'+h〃)
5、第一测站测完后,搬至第二测站,原前视转点TP1上的水准尺和尺垫不动,原后视水准点上水准尺移至另一转点
. . .. .. .
.s. . . . .. .
-
. z.
TP2上。按以上变动仪器高法进展观测、记录及计算,直至终点。
6、与往测同法,由B点向A点进展返测。
7、计算校核:
∑a-∑b=∑h=H终-H始
式中:H终-水准线路终点的高程 H始-水准线路始点的高程
〔二〕双面尺法
每个测站观测步骤如下:
1、瞄准后视黑面尺、精平、读数a黑;
2、瞄准前视黑面尺、精平、读数b黑;
3、前视尺翻转尺面,瞄准、精平、读数b红;
4、后视尺翻转尺面,瞄准、精平、读数a红。
其他步骤与要求均与变动仪器高法一样。在计算红面尺高差时,因同一副尺的红面尺零点分别为4687、4787,高差有100mm的常数差,因此在与黑面尺高差进展比拟或取高差平均值时,红面高差应加或减100mm〔取正、负号时以黑面尺高差为准〕。
六、考前须知
1、仪器、尺垫要安置结实,防止下沉。
2、每次读数前,要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符合气泡吻合。注意消除十字丝视差,估读至毫米。
3、尺要扶直,尺下清洁,转点处应放尺垫,并注意尺垫不得碰动,如有碰动应及时返工重测。
4、选择测站应使前、后距离尽量相等,最大视距应小于75cm。在一个测站瞄准水准尺读数的次序是:“后-前-前-后〞。
5、记录保持整洁、原始,不得随便涂改。计算要及时,在同一测站两次仪器高〔或双面尺〕测出的两次高差之差应小于6mm,经检验合格前方可将仪器迁至下一测站。
七、记录例如〔如表1-1〕
表1-1
〔3〕水准测量
一、目的
1、练习水准测量测站与转点选择,水准尺立尺方法,测站上仪器操作。
2、掌握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及记录、计算。
. . .. .. .
.s. . . . .. .
-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