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终南山.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终南山.doc

上传人:泰山小桥流水 2022/6/27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终南山.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终南山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终南山
1 / 6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终南山
唐诗三百首 -五言律诗:终南山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就表现得如此真切。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 ,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 、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
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 。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 ,“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 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 ,才能收全景于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终南山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终南山
7 / 6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终南山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终南山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终南山
6 / 6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终南山
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 所谓“阴晴众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 ,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辩解说: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 ”(《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 ,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 ,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 ,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 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
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 ,则“隔水问樵
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
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 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 从“隔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