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改变生活方式,远离脂肪肝.ppt

格式:ppt   大小:5,989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改变生活方式,远离脂肪肝.ppt

上传人:qinqinzhang 2022/6/28 文件大小:5.8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改变生活方式,远离脂肪肝.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he coming of Ag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NASH
第一页,共五十一页。
什么是脂肪肝?
正常肝内脂类含量约占肝重的2~4%
脂肪肝:肝内脂类的含量超过肝重的5%
光镜下每响肝内脂质的移出( 胰岛素治疗可逆转肝内脂肪浸润)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形成脂肪肝的原因主要是因糖类食物摄入过多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所致(控制糖尿病及其体重可以减少肝脏的脂肪浸润)。
第十五页,共五十一页。
4、高脂蛋白血症:各种类型的高脂蛋白血症均有可能引起肝脂肪变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常伴肥胖或糖尿病或二者兼有。
5、中毒:四***化碳、黄磷、***仿、***、***、放线菌素D等。
6、药物:皮质激素可引起脂肪肝,四环素引起的急性脂肪肝相当严重。
7、妊娠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首次妊娠的后期,病情严重。酷似暴发性肝炎,病死率可达85%。
第十六页,共五十一页。
临床表现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病理
类型及其伴随疾病状态密切相关。
根据起病方式可将脂肪肝分为急性和慢性。
第十七页,共五十一页。
急性脂肪肝临床表现类似急性或亚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但愈合后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病。患者常有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黄疸,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和癫痫大发作。
严重病例短期内迅速发生低血糖、肝性脑病、腹水、肾功能衰竭以及DIC,最终可死于脑水肿和脑疝。
也有部分急性脂肪肝病例临床表现轻微,仅有一过性呕吐及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一)急性脂肪肝
第十八页,共五十一页。
(二)慢性脂肪肝
慢性脂肪肝主要为肥胖、糖尿病和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FLD,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多在评估其他疾病或健康体检做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部分慢性脂肪肝患者除有其原发疾病表现外,可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纳差等主诉,主要于肝脂肪浸润导致肝肿大、肝包膜过度伸张有关。
第十九页,共五十一页。
极少数酒精性和糖尿病性脂肪肝因肝细胞脂肪迅速沉积或并发脂肪性肝炎,可出现右上腹疼痛、局部肌紧张和反跳痛,同时伴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以及中性粒细胞左移等全身炎症反应表现,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
第二十页,共五十一页。
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及酶学检查:
ALT、AST、ALP、r-GT均可升高,其中以ALT增高最多见。
血清胆红素可轻度增高。
血脂含量增高,以胆固醇最为显著。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一页。
2、影像学检查
B超:
a,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肾脏(明亮肝)
b,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
c,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d,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一页。
CT检查
肝脏密度普遍降低,严重病例CT值呈明显负值。CT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一般可以参照脾脏密度,如果肝脏CT值低于脾脏即可诊断为脂肪肝。根据脂肪浸润程度的不同,肝内血管影变得模糊不清或血管呈相对高密度影。增强扫描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持相对低密度,同样低于增强后的脾脏。低密度区内血管影显示完整。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一页。
肝增强扫描:肝右叶低密度灶稍有强化,但均匀,边缘模糊, 见门静脉进入病灶内,无移位和侵蚀改变。
肝右叶见不规划块状低密度灶,边缘比较清晰(密度低于脾脏)。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一页。
3、肝活检
肝活检是诊断和定量判断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的唯一可靠方法,是进行脂肪肝分期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检查手段,并有可能有助于了解预后。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一页。
治疗
去除病因

调整饮食

适当的降血脂药物
及护肝药物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一页。
戒除劣****br/>合理膳食
控制体重
适量运动
慎用药物
(2010年修订版)[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6):483-486
健康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
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一页。
对谁进行治疗…?
单纯轻度脂肪浸润
脂肪浸润性肝炎,纤维化
23%进展为肝硬化(10-15年)
11%死亡(10年)
生存率(100%)
月份
P=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一页。
如何治疗?
糖尿病
胰岛素增敏治疗
高脂血症
抗氧化药物
降脂治疗,保肝治疗
IHC的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减肥
增加运动
心理治疗
基础治疗
治疗相关疾病
药物治疗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一页。
亚太指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