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书法创作说明书.docx

格式:docx   大小:9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法创作说明书.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7 2022/6/28 文件大小: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法创作说明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减字木兰花•竞渡》草书创作说明
一、创作内容
减字木兰花•竞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业创作自己压力很大,但是对于这次更深一步的接触书法创作又有很大的***,下面我就本次张瑞图草书的创作作品结合张瑞图的草书特点做以下四方面说明:
1、方直
张瑞图行草中圆弧、曲润线条很少,总观其作品,点画线条及结构基本是硬利方直的,直硬、方折的笔触占据着几乎所有空间。历代草书、行草极少有张瑞图这般全方直的写法,人们一般求取圆曲与方直的互补与均衡。而张瑞图在笔画转折处一律方折。全然不做曲转,从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凌厉的棱角。后人评价他的舍圆就方:“张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方直硬折的线条理论上不利于字内部、字与字间的连续性,也涩阻着线的运动感,与快速的行笔亦有冲突,但在张瑞图的笔下,通过苦心经营,让矛盾转变为特殊的力势关系,转化为富于个性的运动节奏和书法意象:走与驻的拽放,抑闭又奔突,紧张而恣肆,滞涩又跳荡……
2、尖利与“中实”
张瑞图成熟行草点画线条的另一个特征是锋角毕现,尖笔刺目。横画尖利的笔触最多最明显,此外,竖画、横折笔中也不少。如横卷《后赤壁赋》(天启六年书,此前亦写过,但不是其典型风格)、《韩魏公黄州诗后卷》、立轴《强欲登高去诗轴》等。尖利笔触是张瑞图书法招牌式的线条形式,这种在传统中避忌的露锋行式,却被张瑞图尽量突出,当是他弃古标新在点画细节上的关键点。
张书横画及其他笔画端部起笔尖利,与常规的端部折笔、圆笔起始,其与众不同处不仅是笔触形象上的区别,也有线条行走规程的区别。常规起笔法一般预示着随后线条以等粗或细于端部的形式推进;张书则是以渐粗的趋势推进线条,其结果是线的“中截”厚重扎实,无“中怯”之嫌。张书线条中段大都写得坚实、坚定、有力,而对直线、方折的刻意追求进一步强化了线的力度。宋代以来,黄庭坚在草书中有意放慢笔锋推进速度,并加入顿驻而做出一些阻涩感,以塑造线的力度。明代祝允明、清代包世臣、何绍基等也尝试类似手法,甚至演变为颤动的线条。与上述书家不同的是,张瑞图忽略了停驻、顿按等动作,用简单、明确、迅疾的线条,以中实端细的写法展示了不同于常规的
4
力度表现方式。
3、突出横势笔画
突出横势笔画与张瑞图的横势造型、横向撑张的构字原则密切关联。横画不但起笔尖利,还被加重力量和厚度,一些含横势的笔画亦如此。张的具体做法是:横画尽量粗写,笔力强,在线的中部尤为明显,以致单字内横势笔画往往挤撞、相连甚至重叠。竖势笔画却少见这种现象。这种“横势叠层线条”让单字内的纵向空间急剧缩小,行列的纵向空间亦收缩。张书的上下压缩集紧、空间局促,配合着上下邻字的近乎零距离接触,造成了紧张抑郁的视觉感。《李梦阳翛然台试卷》中的“夷”、“昔”、“去”、“中”、“蓬”、“桂”、“君”、“草”、“览”等字就是这种情况。
4、点线对比与“重墨点(区)”
点线对比关系并不是张瑞图创作的主要发力点,他的线条一般来说粗细轻重差别不甚大(特别是成熟期的典型行草立轴),点线对比在早期及晚期创作中用得多些。卷册由于字相对小,便于线的细部刻画,张瑞图有些卷册也注重了线的变化,如长短、重轻、粗细、浓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