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习《伤寒论》心得领悟
学习《伤寒论》心得领悟
1/2
学习《伤寒论》心得领悟
中医一班 李建威 0115
学习《伤寒论》心得领悟
关于其门派。在我看来,伤寒论可以分为两大门派,一派是占有绝对主流学习《伤寒论》心得领悟
学习《伤寒论》心得领悟
1/2
学习《伤寒论》心得领悟
中医一班 李建威 0115
学习《伤寒论》心得领悟
关于其门派。在我看来,伤寒论可以分为两大门派,一派是占有绝对主流的辨
证论治学派,主张治病要根据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辨“证型”,代表人物有刘渡
舟,熊曼琪,梅国强,李克绍等,主流医家几乎都是主张“辨证论治”;一派是人数较少的主张辨六经辩方证药证的“方证对应学派”,代表人物有日本吉益东洞、尾台榕堂、汤本求真等,中国的有胡希恕、黄煌、刘志杰等。
关于其论证的内容。伤寒是温病、中风、伤寒、中湿等外感疾病的统称,也许
说由于起居饮食不甚引起的突发性疾病。比方汗出当风、久坐湿地等等。而在所有外感
疾病中伤寒是最严重最普遍的一类疾病,这是伤寒论重点议论的对象,自然也同时议论
了别的几种突发疾病。所以伤寒论重点议论的是外感突发疾病的证状、脉象、传变规律
及治愈方法。
对六经的认识及其和脏腑关系的几个简要介绍。中医治病都是从整体出发的,以病者盛衰强弱为依据,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目标。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概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概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
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故治宜和解。昔俞根初先生曰: “以六经铃
百病,为确定之总诀”。又曰:“百病不外六经,正治不外六法,按经审证,对症立方” 。
阳明病与心阳明病。无论寒邪热邪,一律表现为高热,别的有谵言妄语的证状。其实阳明与心有莫大关系。《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二阳就是阳明,说明阳明的病可能发自于心,也可能发自于脾。所以心病可以引起阳明病。而瞻谵言妄语是神志疾病,
与外邪攻击心包有关,也正因为心包是禁宫要地,正邪交争最强烈,所以才会出现高热症状。别的阳明病的脉象是洪脉,这正是心脉。由此推知,阳明经病的主方白虎汤,其
实最重要的是解心热。在高烧、神志昏迷的时候,后辈很多名医都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上犀角、羚羊角等味以解心热。(2)阳明病与肠胃。《灵枢·经脉》说足阳明胃经主津
液所生病。足阳明病引起的一个问题就是津液大亡。因此阳明病的一大特点是大汗出。
汗出也是身体正邪交争后把外邪消除体外的过程。
但是大汗出后出现的问题就是
“胃家
实”排便困难。依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正常的人体防守体系,可以经过高热、汗出
的方式战胜外邪病消除,在体表可以排邪,那么机体是否也有可能在肠胃之内,
以分泌
物的形式将外邪消除,随粪便出门。但是,由于排便困难,外邪无法消除,反而在粪便
上滋生,排便困难除了破坏正常代谢外,
也使外邪在粪便中滋生。因此排便就成了主要
矛盾。三个承气汤就是解决排便问题,大便出来了,外邪也就随之而去了。
自然并非所
有的阳明病都会陪同便秘,而是肠内有燥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