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灯光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充分感受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郝副营长舍身引路的壮举,感受革命灯光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充分感受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郝副营长舍身引路的壮举,感受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者简介
作者王愿坚(1927-1991),山东人,当代作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著作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围歼(qiān jiān)千钧(yún jùn)一发
郝(hǎo hè) 划着(zhe zhuó)
璀(cuī cuǐ) 璨(càn làn)
黑魆魆(hū xū)
二、词语现身。
1、心里非常向往。()
2、集中全部注意力。()
3、震动了大地,形容声音或声势大。()
4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交通:⑴往来通达。⑵指运输事业。⑶结交、勾结。⑷战争时期指通信和联络工作。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我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
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了()
天安门广场的夜景
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写回忆的事?
给文章划分段落
“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战友的?
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围歼战开始前,“我 ”见到的郝副营长正在干什么?
围歼战开始后,出现了怎样的紧急状况?
郝副营长如何急救的?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的含义是什么?
文章的写作特点:
首尾呼应
写作顺序:
叙述方式:
倒叙
第一人称
当堂训练
一、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拿”的词语。
1、妈妈()着篮子去买菜。
2、人们()着红旗来到广场。
3、芳芳()起碗大口大口地吃饭。
4、小红()着灯笼来到院子里。
二、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1、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了敌人炮火(猛烈 剧烈 激烈)的阻击。
2、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怕 不惜 宁可)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点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不及 来得及 及时)见一见电灯。
3、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 茂盛 浓密)的沙柳林。
。
⑴郝副营长( )只有22岁,( )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⑵这光( )微弱,( )对于黑暗中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
⑶( )战士们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