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难经》“奔豚”与《金匮要略》“奔豚”之比较.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难经》“奔豚”与《金匮要略》“奔豚”之比较.doc

上传人:apanghuang41 2017/5/28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难经》“奔豚”与《金匮要略》“奔豚”之比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难经》“奔豚”与《金匮要略》“奔豚”之比较作者:于莉英,王旭东,虞舜,石历闻【摘要】“奔豚”病名因“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如豚之奔”的症状而得,《难经》、《金匮要略》两书所载“奔豚”, 症状相同,病机各异,方药随之变化。笔者认为,对于“奔豚”临床当辨“症”而非辨“病”,即从症状入手,见“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就可辨明病机,择方治之,不必拘泥病名。【关键词】奔豚; 难经; 金匮要略; 比较“奔豚”为古病名,又名贲豚、奔豚气。首见于《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篇》:“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提示病发于肾。《难经· 五十六难》明确提出“肾之积名曰奔豚”,说明症状和发病为: “发于少腹,上至心下, 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 何以言之?脾病传肾, 肾当传心, 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 2 知奔豚以夏丙丁日得之。”《金匮要略·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关于“奔豚气”有四条经文:“师曰: 病有奔豚, 有吐脓, 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 上冲咽喉, 发作欲死, 复还止, 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发汗后,烧针令其汗, 针处被寒, 核起而赤者, 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从原文看,“奔豚”病名是根据症状表现而得: 气从少腹上冲咽喉, 如豚之奔, 故名“奔豚”。《伤寒论条辨》中就说到: “奔豚, 证发作之状也。”而《难经集注· 脏腑积聚第九》杨玄操认为《难经》与《金匮要略》的“奔豚”是两个不同的疾病, “此病状似豚而上冲心, 又有奔豚之气, 非此积病也, 名同而疾异焉。”但笔者认为, 两书所载“奔豚”, 只是发病机理各异, 治法方药随之不同,临床当辨“症”而非辨“病”,即从症状入手,见“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就可辨明病机,选择“奔豚”方药治之,不必拘泥病名。《难经》之“奔豚”病机为肾气虚寒, 虚气反逆, 病位在肾, 为肾之积, 因脾病传肾留积而成, 予东垣奔豚丸治疗。《内经博议· 缪仲醇阴阳脏腑虚实论治》:“奔豚属肾虚, 脾家 3 湿邪下传客肾所致, 宜补气健脾, 辛温散结, 参用东垣奔豚丸治之。”《灵素节注类编· 诊脉辨脏腑病证》:“微急者,寒邪入经。沉者, 深也, 肾经为至深之处, 故足冷而厥。其邪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名为奔豚, 肾之积也。其足强不能收缩, 不得前后者, 二便不通。皆下焦阳虚, 阴邪郁闭故也。”《医经原旨· 脉色上第四》:“若微急而为沉厥, 足不收者, 寒邪在经也。为奔豚者,寒邪在脏也。不得前后者,寒邪在阴也。按肾之积曰奔豚, 当发于少腹上至心下, 若豚突然。”《灵枢识· 邪气脏腑病形篇第四》:“志云:虚气反逆,故为奔豚。阴寒在下, 故足不收, 肾开窍于二阴, 气虚不化, 故不得前后也。按: 五十六难曰: 肾之积名曰奔豚, 发于少腹, 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其意本此。”《金匮要略》提出奔豚“从惊发得之”,惊则伤心,恐则伤肾, 心肾不足, 下焦寒气上逆, 就可发生奔豚; 如因惊恐或情志不遂, 肝气循冲脉上逆, 同样可以发生奔豚。与肝、肾有关, 治疗予奔豚汤。正如《难经正义· 五十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