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为什么好人却没有好报呢?
下里村有个老人家叫金莲,年过六旬,儿女拢生了十个,养活九个,孙子外孙几十个不计。原来应当乐享天福的时候,却见她三天两头挨骂。大媳妇骂完,二媳妇骂,大儿子和二儿子也不是东西,都帮着媳妇说儿女婿再拉上这几个儿子儿媳,确定开会,凑起来商议对策。没想到以为很简单解决的问题,却吵得不行开交!他们商议三个儿子每个人一年给几百元钱,一年给百把斤米,每家住半年或一年。那大儿子和二儿子甚至连几十斤米都觉得给多了,说什么她怎么吃得完,然后又和稀泥地扯上一大堆鸡毛蒜皮谁也说不清晰的烂事,其实说来说去就是为自己找推托找借口。小儿子倒是满口应承,他这边没有问题。大儿子和二儿子相互推诿,大家逼着他们做出承诺,他们便相互看对方的反应,他没问题我也没问题。最终吵吵了一整晚,大家才散去,大儿子和二儿子还是心有不甘。回去后没安份到一个月,大儿子和二儿子便又不守规则起来。众人无奈,唉声叹气。想去帮忙,又都惧怕流言菲语,因为大媳妇和二媳妇的嘴巴很擅长造遥。这金莲说也命苦,年轻的时候老头游手好闲,后来中年去世后九个孩子就全靠她一个人拉扯长大,还有一个孩子生完后几个月没留意掉尿桶里淹死了。那时候的妇女都有些重男轻女,桌上的饭不够,儿子先吃,女儿后吃,吃的不够女儿便饿肚子。女儿们都不送去读书,有的没进过学堂门,只有小女儿后来条件好一点才上了小学四年级。那些大女儿早早不读书,去生产队扛东西赚工分,养活这个家。有时候,女儿吃不饱,大儿子的也会私下塞一点给姐妹,而二儿子也十几岁时也去当了兵,这
也许是那两个儿子最纯良的时候了,可后来便渐渐忘了自己是有娘的人了。后来这些孩子好不简单都长大了。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去生产队挣公分,女人也像男人一样干活,孩子没人带,便一个二个都送去给金莲帮衬带孩子,不论是儿子生的孩子,还是女儿生的孩子,那里就像孩子窝,十几个小辈就这样先先后后地长起来。这金莲对孩子们倒总是脾气好得很,有一点钱,便省着给他们买麻花和糯米糖吃,她给女孩子们细心梳上麻花辫子,实在带不过来,便让大孩子带小孩子,一堆孩子互帮忙。所以这群孩子们都记得老人家的好,特殊是女儿们的孩子,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孩子倒没那么感恩,他们也许受到他们父母的不良影响,总觉得理所应当的,好不简单对这老人好一点,便被恶媳妇教训回去,渐渐就不那么良心了。小儿子的儿女倒教的不错,每天去请金莲吃饭,吃完饭后,便送金莲回住的地方,恭尊敬敬地搀着胳膊。后来小女儿做生意条件渐渐好起来,有时金莲便会去女儿家住一段时间,也住不了太久,久了大媳妇和二媳妇又要说。外孙们倒有时会去看她,帮她做做饭。后来她又得了高血压,全靠吃药维持。有一天,大媳妇又找金莲吵架了,隔壁的老人都听见了。下午金莲便过身了,据说鼻子和耳朵都留有血迹,那些女儿们都怀疑有人纵毒,但想着母亲活在世上也是苦痛,下手的很有可能是自己的亲兄弟的老婆。再加之兄妹众多,众说纷纭,没人出头,也没有十足的证据,便都隐忍不发。金莲的葬礼上,吹吹打打热喧闹闹,一群儿女倒像是欢声笑语的样子。只有少数两三个眼中有悲戚。而大媳妇和二媳妇都抱着一副死了好的神色,大儿子和二儿子也面无表情,生子如此,畜牲不如。外孙和外孙女也都赶了过来,有的从外地赶回来,一进来看着棺材就哭泣不停,嘴里却什么也说不出,他们终归是小辈,心里知道这些年是怎么过的,也不敢指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