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什么是高热惊厥
℃ 以上的发热时出现中枢兴奋性增高、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的惊厥,称为小儿高热惊厥
婴幼儿(6个月-3岁)多见
男孩多于女孩
属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0%~40%
有短,-,药物蓄积效应小,不良反应少
第六页,共三十二页。
③苯巴比妥:
5-10mg/kg,肌肉注射或静脉缓推
脂溶性低,半衰期长,起效慢,静注15-20min开始起效,2-3h后方能稳定地止惊,其肌注达不到迅速止惊的效果,用于惊厥控制后防止复发,是减少后遗症的重要环节。
第七页,共三十二页。
④10%水合氯醛:
,最大量不超过10ml,必要时30分钟重复应用
止惊作用快,操作简便。
⑤穴位
人中,合谷等
第八页,共三十二页。
急救措施—降温治疗
物理降温:脱去患儿外衣外裤,冰枕降温,四肢用热水袋保暖,避免寒战,可用30~50%酒精擦洗颈部两侧、腋窝、股动脉、腘窝处,降温后30分钟测量体温。
药物降温:-,必要时给予人工冬眠疗法。
多喝水:嘱患儿多饮水。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要及时更换湿的衣裤。
有呕吐或进食困难的患儿可适当增加静脉补液。
第九页,共三十二页。
急救措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定义
指采用急救医学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及循环功能,是急救技术中最重要而关键的抢救措施。
第十页,共三十二页。
心跳呼吸停止临床表现及诊断
1. 突然意识丧失、昏迷
2. 呼吸骤止或抽泣样呼吸→停止
3. 大动脉搏动消失
4. 心音消失及心动过缓
5. 双侧瞳孔散大
6. 心电图见等电位线、室颤、心电机械分离
7. 四肢抽搐(可有可无)
8. 大小便失禁(60s后出现)
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心肺复苏技术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基本生命活动,包括通畅气道、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生命活动,使用药物和电技术,争取恢复自主呼吸和心律,为脑复苏提供良好的基础。
持续生命支持(persistent life support, PLS)
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脑复苏和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
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心肺复苏程序(2010年指南)
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基础生命支持
1. 检查反应及呼吸:检查反应→检查自主呼吸→触摸脉搏
2. 心肺复苏:C(循环)→A(气道)→B(呼吸)
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C-胸外按压
按压指征:10秒钟无法触摸脉搏,或脉搏<60次/min
部位:1岁以上胸骨中下1/3,1岁以下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深度:至少胸廓前后径1/3(儿童约5cm,婴儿约4cm),应充分回弹
频率:至少100次/min
手法:
1岁以下:双指按压法、双拇指按压法
1---8岁:单掌按压法
8岁以上:双掌按压法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1岁以下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下
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1岁以上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双拇指按压法:
用于新生儿、婴儿
双指按压法:
适用于新生儿、小婴儿
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单掌按压法:适用于1-8岁
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双掌按压法:适用于8岁以上
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
注意事项
患儿身下是硬质材料
动作不能用力过猛,以防肋骨骨折, 心包出血、气胸、肝脏破裂
心脏按压的效应以能扪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收缩压达60mmHg为度
心脏按压同时做有效的人工呼吸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有效指征
按压时可触及动脉搏动
扩大的瞳孔缩小,光反射恢复
口唇、甲床颜色好转
肌张力增强或有不自主运动
出现自主呼吸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A-开放气道
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异物或呕吐物
无颈椎外伤:仰头提颏法
有颈椎外伤:托颌法
放置口咽导管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仰头-提颏”法
2 fingers on “boney part of chin, other hand pushing forehead back.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开放气道:托颌法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B-人工呼吸
指征:无自主呼吸或为无效喘息
方法: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适用于现场急救
复苏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