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传统村落文化复兴.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统村落文化复兴.docx

上传人:mama1 2022/6/2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统村落文化复兴.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统村落文化复兴
 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
 浙江松阳采访记
  松阳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竹溪摆祭。资料照片
 松阳县沿坑岭头村,柿子红了。叶东龙摄
 松阳县杨家堂村雪景。吕劲天摄
  松阳县西坑村美景。施子飞摄
 
  二十世纪5 年,常年在云南做松香生意的李贤高回到老家松阳,用 20 多万元改造了自家的二层小楼,装修出 4 间各有特点的房间,取名茶田李下,起先民宿经营。木质的屋顶和墙面,博古架上摆着本地茶叶、龙泉瓷器,质朴之气扑面而来。甫一坐下,
 记者埋怨茶园里蚊子多。老板 5 岁的小儿子说:我们家有花露水!说罢,就跑去拿来。
  记者不由向李贤高夸奖孩子懂事。李贤高略带害羞:前几年在云南经商的时候,爱人在本地打工,夫妻两地分居,孩子经常只能被关在家里,变得不爱说话。这一两年,夫妻合力经营民宿,不仅收入比以前在外地打工增加了,孩子老人都能照看到,孩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他现在觉得自己回来的确定是正确的。
  宁静的乡村重新有了人气。世代守望土地的村民不走了,游客们来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了,甚至一些外乡人也因为松阳漂亮的环境、独特的文化流连忘返,从而选择了一半乡村一半都市的两栖生活。
  杭州人老白,年近不惑,在杭州经营一家建筑设计公司。日复一日埋头电脑前,处理困难的人际关系让他深感乏累;而父亲罹患癌症的两年,老白专心照料,直至父亲离开,让他感叹聚散无常。
  在四都乡西坑村,老白与几个合伙人在数栋已经坍塌的土房废墟上,修建出一个奇幻空间将散落在地的黄土用机械化整体夯制技术,并在墙体中加入松阳特有的端午茶草药,成就了外立面照旧古朴,内里却极具设计感和现代感的建筑群落,唤作云端觅境。
 坐在露台上,看着山谷中的云渐渐飘散开来,听着老白讲解并描述他日渐清楚的民宿幻想:我希望把现代乡村美学与白领放松休憩结合起来,在这里有云、有鸟、有花、有茶、有酒、有肉、有故事,有与都市平行世界里不同的另一天。 留住乡村的根:人谓桃花别有源
  松阳的明清街是隐没在小城深处的老街区,生活着 8000多个西屏街道的原住民和全县各地来的商人。沿着官塘路向前深化,铁匠铺、金银铺、炭烛铺、锡箔铺、草药店、裁缝铺、棕床店、剃头店、制秤店,密密麻麻不计其数。
  多年前,关于老街区的去留,曾在当地引起过争议。面对一条至今仍旧活着的老街,爱护和发展的看法应当更为谨慎。王峻认为,老街的魅力不在于它的建筑形态,也不在于它的传统业态,而是那种原汁原味、农耕文明的生活生产景象,若把原住民迁走,改造成仿古街,反而失去了爱护的意义。
  2012 年,在多方探讨和规划的基础上,松阳启动明清街整治工程,在没有搬迁、没有停业、没有拆除的状况下,完成电力线与通信管线下地、污水管道埋设、消防改造提升、路面重铺青石板等硬件设施改造。
  2014 年,松阳县成立名城办,老街引入时尚、创意的新业态,为老街区注入青春因子。老街一幢两层泥木结构的危房依托县历史文化名城爱护项目进行加固改造,杭州来的媒体人夏雨清
 租赁下它,打造成山中杂记。一楼摆着艺术、文史类图书,以及松阳本地农产品,二楼则是茶室。喝茶之余,看老篾匠将面临失传的手工艺活态演示。山中杂记成了网红店。
  假如说明清街的保留是一次顺势而为,那么樟溪乡兴村的红糖工坊则是一场传统乡村经济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