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公共艺术作品赏析 艺术作品赏析的量化思考
摘 要:本文针对赏析艺术作品的某些量化行为,从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动身,上升到艺术的概念方面,论述量化探讨方法在艺术领域运用的不科学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艺术;量化;情感;概念 公共艺术作品赏析 艺术作品赏析的量化思考
摘 要:本文针对赏析艺术作品的某些量化行为,从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动身,上升到艺术的概念方面,论述量化探讨方法在艺术领域运用的不科学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艺术;量化;情感;概念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61-01 “情感识别软件”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高校探讨的通过分析面部表情特征来评估一个人的心情,如嘴唇的弯曲度、眼部四周的皱纹等,然后分别算出喜悦、哀痛、恐惊、生气、惊异、厌恶这六种心情所占的比例。 量化分析是统计学的探讨方法,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能够供应详细数据进行证明,较具劝服力。但是把量化分析的方法运用到艺术领域,尤其是用详细的数据来评价艺术作品的内容之上,如干脆应用“情感识别软件”来量化绘画作品中人物表情的喜怒哀乐,这一探讨方法是值得思索和怀疑的。笔者认为,艺术并非自然科学,它的众多方面无法进行量化分析的,一旦量化,将会把艺术家的情感扭曲,从而读不出艺术作品真正的情感内涵。上升到艺术概念的层面,“艺术的概念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标准”,不仅分门别类,而且其本身就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本文从艺术作品的情感和艺术的概念两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一、“量化分析方法”不易于把握艺术作品的情感 首先艺术品是艺术家情感的载体,观赏艺术品应当上升到它的精神高度,感悟艺术家的情感所在。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传达审美情感,观赏者通过艺术形式体验审美情感。由此可知,艺术家在创作艺术品中融入了自己困难的情感,这些情感统一在艺术作品之中,通过某种最佳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旦这种表现形式变更,它所传达的情感随之变更,尽管可能微乎其微。我们在读艺术作品的时候要敬重艺术家的表达方式,专心感受作者的情感,而不是凭仪器、数据量化画家的情感和内心。 再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孔子的儒家思想突出强调艺术与伦理的关系,他认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是善,如他用善来评价《诗经》的艺术成就,柏拉图也认为最美的就是最接近善的。而“善”是无法量化的。艺术家心目中的“最美”正是通过一种最佳的排列组合表现出来的,达到一种“和”、“美”、“善”的状态;相反,这一排列组合一变更,艺术作品就有可能不再“最美”。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若情分则魂散。宏大的作品恰到好处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观赏者在了解作品诞生的客观因素基础上,情感上升到肯定高度,与作者产生某种共鸣,或许才能真正观赏到它的美。 二、艺术概念的模糊性确定艺术不能被量化 目前,学术界对于艺术的概念、起源、发展过程、存在方式、存在状态等的众说纷纭,首先确定了艺术是不能被量化的。之所以众说纷纭也在于概念本身就是浑沌的、模糊的。《辞海》中这样定义艺术:通过塑造形象详细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样看来,宇宙间的任何有人类参加的行为都干脆或间接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某方面,同样也可以表现人类这一宏大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相识的角度看,李凯尔特曾说:“与现实本身相比,相识总是一种简化。”人类的相识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