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教版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 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 , 分米(dm) 厘米(cm) ,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 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 .正确使用刻度尺(1)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 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 尺边对齐被测对象, 必须放正重合, 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 .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的来源: (1 )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 )仪器本身不准确(3 )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 、特殊方法测量(1) 化曲为直法适用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较短的曲线。具体做法:把棉线的起点放在曲线的一端点处,让它顺着曲线弯曲, 标出曲线另一端点在棉线处的记号作为终点, 然后把棉线拉直, 用刻度尺量出棉线起点至终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长度。实例: 测圆形空碗的碗口边缘的长度、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硬币的周长、圆柱的周长、胸围、腰围等。(2) 滚轮法适用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比较长的曲线。具体做法: 用一轮子, 先测出其直径, 后求出其周长, 再将轮沿曲线滚动, 记下滚动的圈数, 最后将轮的周长与轮滚动的圈数相乘, 所得的积就是曲线的长度。实例: 测操场跑道的长度、测一个椭圆形花坛的周长。(3) 辅助法适用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 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具体做法:用刻度尺将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 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 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 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如图所示(注意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物体,并与刻度尺垂直)。实例: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人的身高等。(4) 累积法适用范围: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具体做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 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 减小误差。实例: 测一张纸的厚度, 可将 100 张叠起来测量, 除以 100 算出平均数。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 n 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 L, 则细铜丝直径为 L/n 。将细铜线密绕在铅笔上, 用总宽度除以匝数算出铜线的直径。(5) 几何法适用范围: 对于不能分割或攀登的某些较高的树木、旗杆或建筑物等。具体做法:利用被测物和参照物及其阳光下的影子组成相似图形,通过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被测物的高度。如借助于一长度可测的木杆或人自身的高度, 根据物体与影长构造出两个相似三角形, 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树木或建筑物的高度。实例:要测一旗杆 AB 的高度二、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参照物) 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 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 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 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 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4)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5)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3. 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 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 例子(1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2 )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 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 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 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3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