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中产阶级的梦想与现实当许多人都在为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破亿而欢呼雀跃,为我大中华之中产崛起丽窃窃自喜之时,我们更需要冷静头脑从另一面看清骨感现实在斩获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中,城市划分为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 生活着 500 万人口, 大地翻转后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 分别住着 2500 万人和 5000 万人。显然, 每层空间里的人并非随机分配, 而是有着严格的阶层之分: 第一层是社会高层, 与之呼应的词是权利、奢华; 第二层社会中层, 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优雅、秩序感; 第三层是社会底层,身份卑微、生活环境嘈杂。与其说这是一部科幻小说, 倒不如说小说作者郝景芳以科幻手法刻画出现实世界。 500 万、 2500 万、 5000 万构造出一个金字塔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金字塔的构成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中间和顶端部分将会扩大。比如,在美国,高、中、低净值人群的比例为 12% 、 38% 和 50% ; 在日本, 这一比例为 9%、 60% 和 31% , 属于典型的“橄榄型”社会, 中间大,两头小。显然,中国在社会财富人口结构方面还不够成熟。不同空间的人享有不同的资源分配权。小说中的时间资源仿佛经过了最优分配和隔离, 500 万人享用 24 小时, 7500 万人享用另外 24 小时,换算成数据就是 6% 的上层人群享受着 50% 的资源。在现实中, 财富也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分配和享用。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相关数据, 中均个人净财富为 3500 万元,这群位于塔尖 1% 的人坐拥着全中均个人财富为 78 万元, 他们掌握全中国 29% 的财富,而占据八成人口的普罗大众仅分得财富蛋糕的一小块―― 11% 。空间与阶层,时间与财富,科幻是现实的写照。中产之梦小说里描述的第二空间有令人羡慕的优雅和秩序感, 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中产阶级现状。得益于过去十几年的高速 GDP ,当下的中国已有 2 亿人跨入了中产阶级行列,占到成年人口的五分之一,这相当于 1 个巴西、 个日本,或者 个德国的全国人口数量。他们绝大部分( 超过 90% ) 来自城镇, 近四分之一( 23% ) 是创业者, 约三分之二( 67% )的人被雇佣。这些上班族主要集中的五大行业包括公共管理及社会保障( 13% ) 、制造业( 12% ) 、科学研究及教育( 10% ) 、金融业( 7%)和建筑业( % ) ,且大多是在管理岗位。他们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高学历、高收入,衣冠楚楚,文质彬彬,时常穿梭于咖啡馆、书吧和健身房之间, 追求唯美精致的生活, 富有一定的正义感, 但同时眼神中也流露出无法掩饰的焦虑。他们追求梦想, 既渴望成功, 也渴求稳定, 当然也试图通过一定的方式与上层人士产生交集。在中国, 中产阶级的消费行为诠释着他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他们非常注重食品安全问题,将近一半( 48% )的中产家庭对日常所食用的食品不放心, 高达三分之二的中产家庭愿意花更高的价钱来购买同类同质但带有绿色标识的产品。追求健康的同时, 中产阶级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显现出 3 积极的一面。超过六成( 61% )的中产阶级习惯于在购物时自行携带购物袋,甚至有四分之三的人愿意花钱(平均约 2000 元)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