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英海珍:让古老青花焕发青春光泽.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英海珍:让古老青花焕发青春光泽.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7/5/28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英海珍:让古老青花焕发青春光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英海珍:让古老青花焕发青春光泽英海珍从景德镇来到上海,这位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此行是与她的先生章业大联手举办一场为期一周的《传承文化, 青花之美――瓷画品鉴会》。出乎她所料的是, 除了大型的艺术瓷瓶以外, 由她手制的一款看似普通的青花盖碗,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即便海珍已经回景德镇有些日子了, 还是有不少人慕名前来。一方面想看到展出的大器,另一方面,是想买到她手制的那款青花盖碗。”刚落座喝茶,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刘秋萍女士就向我感概,“可惜此款青花盖碗只制作了百余件, 早已被先识者带回家中了, 你看我留着自用的也没有几件。希望海珍回去能再制作一些。”缘何钟情此款小器“对于我们从事瓷艺创作的人来说,一般都把功夫花在大器物上,没想到盖碗这款小器, 竟然到了受人追捧的程度。”“ 75后”英海珍在《传承文化,青花之美》展出现场这么对我说。在展出现场,我见到英海珍和她的先生章业大创作的一些大器之作, 大多仍是一些传统青花瓷器的造型, 画工则日臻成熟。画面题材, 诸如布袋和尚、童子对弈云云,都是传统中国人物画题材中比较讨喜的一类。总之, 在日常的收藏、拍卖市场, 此类大器物能给创作者带来稳定与丰润的收益。如果从赚钱养家的角度来看, 只需成日价复制此类题材, 章业大和英海珍必然能过上轻松又温馨的生活。 2 然而, 作为一名青花艺术家, 只在重复中度日显然是对不起青花这一艺术门类的。在中国陶瓷色釉的命名上, 青花无疑是完全与众不同的一个门类。可以说, 在它问世之初, 就是个世界型协同合作的产品, 就如同今日里波音飞机的配件在全球生产, 也如同苹果手机在全球售卖。我甚至觉得,青花是地球人首个全球化合作的典范。从中东运来的苏麻离青, 自泉州进入中国, 辗转来到江西, 与景德镇的陶土相结合, 经高温历炼, 终成大器者亦是少之又少――许多残次品或者青花艺人不满意的作品,会被直接砸了毁弃。可以说,青花是人类数百年来超越国界、种族和文化的一种迷恋,它于静谧中挟裹着诗意的存在, 随着岁月的沉淀, 美得越发让人沉醉――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到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 到大英博物馆, 都有青花极品展示。而作为青花瓷器的故乡,中国的各大博物馆中也有一些佳作。然而, 如何让青花传承, 乃至继续发扬光大。我觉得不学古人是不行的, 但仅仅在复制古人上下功夫, 也是没有出路的。师古而不泥古, 才为正道。有一篇关于英海珍作品的评论, 写到她的仕女图作品――“仕女是英海珍笔下常见的人物形象,女人爱美,比起男士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笔下的仕女,多丰腴婀娜,娉婷多姿,眉眼之间透出一份淡定从容之态。细看之下, 这些人物神态里, 与英海珍分明有着几分类似的风骨。杏花醉雨遇江南, 这份诗情画意传达的情境, 让人不自觉地放下俗世烦忧, 思绪随着画中人物翩跹起舞,这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快意歇息。”仕女也好, 童子也罢, 这些画面, 因了青花独特的美学意义, 呈现了 3 生活感悟到意象提炼的孕育,形成内容感观。“每次创作,都是第一次鲜活生命体验到二次再体验加工提炼的过程。创作者主宰着生活中的意象, 作品在展示中, 完成从作者意象到观者意象的精神传达, 这也是观者对作品进行二次精神创作的过程。当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疏疏密密地出现, 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或轻或重地洒落在被快节奏工作和生活包围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