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国际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研究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际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研究的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5/28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际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研究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际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研究的论文摘要: 在最优跨时消费的基础上, 建立国际货币政策影响贸易收支的短期和长期理论模型, 使用该模型对中国 1979 — 2008 年的贸易收支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美元的过度发行是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因素; 短期内, 使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对平衡中国贸易收支的作用较小; 消费不足不能解释中国长期的贸易收支问题, 长期的贸易收支是最优跨时贸易的结果, 体现出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的互补性、互利性。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贸易收支; 贸易顺差; 最优跨时贸易一、引言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贸易收支一直保持顺差。中国贸易顺差问题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巨额的贸易顺差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而且会引起越来越多的贸易纠纷, 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绊脚石。在世界经济陷入困境的 2009 年度, 贸易保护更是集中爆发, 仅美国和欧盟涉嫌中国制造的“双反”案件就高达 101 起, 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贸易顺差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从 keynes 的宏观经济模型出发, 提出内需不足是中国贸易持续顺差的根本原因, 认为中国应该放弃“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 通过刺激内需改变经济发展对国外需求的过分依赖; 二是遵循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理论, 提出人民币低估是中国长期保持顺差的主要原因, 建议通过人民币升值调节贸易顺差。. 这两种观点都有合理性, 但与现实似乎不太吻合。如果内需不足相对于外需充足, 那么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 为何外需不足我国贸易仍保持顺差? 如果人民币升值可以调节, 为何我国自 2005 年 7 月汇改以来, 人民币适度升值后,对外贸易仍然是顺差? 本文认为, 中国贸易顺差短期内是国际货币政策造成的输入性顺差, 长期是最优跨时贸易的结果。近年来, 作为世界货币符号的美元供给量超常增长, 可能是短期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长期, 中国贸易顺差是平衡前期贸易逆差的跨时贸易结果, 体现了国与国之间跨时贸易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基于此, 本文从消费者最优跨时条件出发, 建立国际货币政策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短期和长期模型, 在理论上说明国际货币政策对一国贸易收支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使用该理论模型, 从实证角度分析美国相对于中国的货币供给量变化对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的影响。二、文献综述货币政策对贸易收支影响的传导机制一直是货币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一般是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为三类:利率渠道、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由于汇率渠道从理论上直接解释了货币供给影响贸易收支的途径, 因此, 大多研究文献是从汇率渠道出发, 研究货币供给影响贸易收支。 obstfeld 等(1995) 将汇率因素纳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中, 分析货币政策通过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faust 等(2002) 研究了货币政策变动对汇率的影响问题。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对贸易收支的研究,盛朝晖(2006) 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贸易收支变化是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而汇率变动不是贸易收支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赵进文等(2004) 认为我国货币供给量对进出口影响显著, 货币供应量直接作用于贸易收支平衡。 zhang 等(2007) 认为中国贸易失衡是实体冲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