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皋兰县的黄土高原地貌, 1984 年。在甘肃皋兰、靖远等地,降水极少,这里的水土流失相对较轻,人们称沟道里形似拐杖的地貌为“杖地”。照片里显示的杖地十分典型甘肃定西黄土高原一角, 1983 年。定西曾以贫困闻名, 清末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兵途经定西, 见“赤地千里, 十室九空”, 感叹“陇中苦瘠甲天下”。甘肃庄浪的掌状冲沟, 1983 年。黄土高原上有大量纵的、横的或纵横交错的沟谷及沟壁陡峭的沟道, 即为冲沟。冲沟多是由于暴雨冲刷剥蚀坡面形成, 狭而深, 形状有楔状、巷状或掌状。甘肃庄浪的这处掌状冲沟边上, 人们建起了梯田。过去为了防土匪, 村民利用地势建了土围子,比如“手掌”右侧这个,三面皆无路可走,只有一面可以出入,便于防御。甘肃正宁县, 1984 年。正宁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全县平均海拔一千四百多米。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塬在不断受到侵蚀。县城的一侧就是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冲沟。现在人们通过反复摸索实践,逐渐找到了防止黄土塬水土流失的一些办法。白银的黄土高原沟壑区。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 这里年降雨量 150-450 毫米, 但蒸发量由南向北最高却达 1600-3390 毫米。这里不缺土地和肥沃 的黄土, 不缺阳光, 缺的是水。靖远县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1984 年。大自然的伟力无比震撼,在降水极少的这里,把黄土地雕塑得如此壮观。画面上是一条间歇河,也称季节河,是雨季或暴雨后才有水流的河流。此时是它的枯水期, 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 它都是这个样子。靖远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黄河从其腹地横穿而过一路向北。甘肃省的引洮( 洮河) 工程将惠及兰州、定西、靖远等大片黄土 干旱地区。黄河流过红山峡, 1984 年。这是红山峡末端快到黑山峡的一段峡谷。其实这里的黄河平时远没有这么浑浊, 而且河水平时更不是红色的。照片中的黄河之所以呈现红色, 是因为拍摄此片之前,下了一场雨,雨水恰好下在兰州附近的红壤地区,雨水冲刷红壤,流进黄河,使河 水呈现红色。黑山峡, 1984 年。黑山峡,山如其名,颜如墨色。由于山顶和山腰多是黑色的煤系页岩和石灰岩, 外露岩石多呈现黑色, 故而得名。从红山峡到黑山峡, 河道不仅水流湍急, 而且落差大, 其中一些险要之地,如“白马浪”“煮人锅”“洋人摆手”等, 看似有趣的名字, 实则凶险骇人 。宁夏黄河冲积平原, 1984 年。宁夏本属干旱区, 年均降雨量只有 200 毫米, 但黄河贯通其南北, 此地引黄灌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是黄河上游第一个大面积引黄灌溉的农业区。可以说, 没有黄河, 就没有富饶的宁夏平原。害, 唯富一套”之说。毛乌素沙地, 1984 年。毛乌素沙地是中国最大的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之间,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乌审旗境内。沙地与沙漠不同, 这里的地下水位比某些大城 市的地下水位高得多。内蒙古黄河段, 1984 年。从地理位置来说,黄河内蒙古河段地处黄河流域北部。大河出宁夏石嘴山市境,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画出了一个“几”字形大弯转,著名的河套平原的“后套”就在此区域内。河套平原依山阻河,不仅形势险要,而且土地肥沃,可耕可牧,有“黄河百害 , 唯富一套”之 说。砒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