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水资源量评价成果对比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资源量评价成果对比分析.docx

上传人:779277932 2022/6/29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资源量评价成果对比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资源量评价成果对比分析
安徽省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初、21世纪初相继开展了两次全省范围的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基本摸清了水资源的家底,掌握了水资源总体状况、存在问题与演变规律。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水循环及水文过程发生了显0658km2,%,与第二次评价相比,全省平原区计算面积减少了289km2,这与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加快的总体趋势基本是相吻合的。
二、水文系列及测站选取
—2000年共45年水文系列,对地下水资源量提出了各分区1980—2000年多年平均资源量成果。本次评价采用了1956—2016年共61年水文系列,对地下水资源量提出了各分区近期下垫面条件下2001—2016年多年平均资源量成果。,基本都位于淮河以北平原,平均密度204km2/站,选用站点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系列为2001—2016年共16年。本次评价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共选用基流切割水文站点25个,较第二次评价31个水文站点减少6个,选用水文站资料系列长度达20年以上。
三、评价参数及方法
本次评价工作基本上采用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所选参数成果,参考全国技术细则提供的参数取值范围,同时广泛借鉴周边省份水文地质参数成果,仅对少许错漏或不合理之处进行适当修正,没有大的改动。
四、评价成果对比分析
。本次根据技术细则要求,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按照是否大于2g/l划分,对矿化度小于2g/l的地区进行重点评价;对矿化度m>2g/l的地区,只评价地下水补给量,但不作为地下水资源量。(1)矿化度小于2g/l的地下水资源量第二次评价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将补给量分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引地表水灌溉入渗补给量、井灌回归补给量和地表水体渗漏补给量4个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并汇总得到总补给量;排泄量分为实际开采量、潜水蒸发量和河道排泄量3个部分。本次评价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将补给量分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山前侧向补给量、井灌回归补给量和地表水体补给量4个部分。其中,山前侧向补给量是第二次评价未予以计算的,地表水体补给量包括河道渗漏补给量、湖库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排泄量分为实际开采量、潜水蒸发量、河道排泄量和湖库排泄量4个部分。安徽省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分项对比见表1。本次评价安徽省平原区多年平均(2001—2016年,下同),;,;,;,/km2。安徽省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两次评价成果对比见表2。(2)矿化度大于2g/l的地下水资源量第二次评价工作中未单独对矿化度大于2g/l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计算。本次评价根据最新的地下水矿化度资料,对这部分地下水的补给量进行了计算。经计算,全省平原区矿化度大于2g/l的地下水多年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