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税感时代 逻辑生活.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税感时代 逻辑生活.doc

上传人:wz_198619 2014/12/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税感时代 逻辑生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税感时代逻辑生活
税感时代逻辑生活
摘自:《税收的逻辑》
作者:李炜光
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在以往的理解里,税收是体制,是法律,像一堵墙,冰冷、坚硬。虽然有人把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作为税收的形式特征写进教科书里,但这种解释并不见得完全正确。
税收作为一种制度,既然是由人创设的,就应该有生命力,有情感。比如税用于社会保障救济弱者,就体现了税收的情感,且由人赋予它。税收与道德之间,必定有着目前我们还不十分熟悉的奥秘。所以,要进一步研究它。
税之品质
现代税制来自于古典经济学家创立的税收原则。我们发现,这些原则里都含有税收道德的因素:如威廉·佩第提出公平、便利、节省的税收三原则,亚当·斯密则提出公平、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的税收四原则。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市场经济是讲道德的,税收财政也不例外。所以,他提出的税收四原则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这以后,德国学者瓦格纳又增加了一条税收正义原则,认为征税必须有合法依据,必须以国民福利的增加为目的,而正义也是属道德范畴。
谈道德问题更是中国古代哲人的“拿手好戏”。中国人的一个传统是不大善于讲制度建设,比如法治、民主等,但在道德问题上的认识却远胜于西方思想家。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这句话主要不是谈个人修养,而是针对统治者所说的,敦促统治者施仁政。这就使治理一个国家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了。
《礼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经过一座大山,碰到一名妇女在路边痛哭。孔子就派他的学生子路去问一问她为什么哭。女人回答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丈夫、儿子也被老虎吃了,我在哭他们。”孔子问:“既然他们都被老虎吃了,你为什么还在大山里呢?”妇人回答说:“无苛政。”孔子回过头对弟子们说:“看到没有,‘苛政猛于虎’啊!”孔子这里说的“苛政”就是指苛重的税收负担。又如在《说苑·政理》里,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子曰:“政有使民富。”哀公问怎样才能做到民富呢?孔子的回答是:“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哀公曰:“若是,则寡人贫。”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孔子的这些涉及税收的言论都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
现实中,人们总是把税收当作一种为政府服务的工具或手段。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认识。税收具有道德的要素,充满道德的意蕴,税收必须是符合道德的税收。税收与道德不仅不能分离,反而最应该相互交融、相互浸润。
税之公平
现代财政税收理论中,税收的公平原则被具体解释为两个概念:第一,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该承担相同的税负;或者说征税前相同收入和福利水平的人,在征税之后,他们的福利水平还应该是相同的。第二,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他们的税负也应该有所不同;或者说对福利条件不同的人必须区别对待,缴不同数额的税。
在我们的社会里,没有谁会反对公平,但也没有人能肯定地说出来到底应该怎样实现公平。对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看法,而且一般都会从个人利益出发考虑。尤其是税收这样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分歧可能就更大。
有人会问,税收并不是一视同仁的,典型的如所得税的超额累进征收,使市场主体的负担差距拉得很开,有的负担很重,有的却只缴纳很轻的税甚至无须缴税,这怎么解释?实际上,税收表面上这些歧视性的做法,依据的仍然是效率、公平和稳定的原则,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