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新生儿气胸 完整版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592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气胸 完整版PPT课件.ppt

上传人:260933426 2022/6/29 文件大小:1.5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气胸 完整版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生儿气胸
目录
了解气胸病因及分类
1
掌握气胸临床表现
2
掌握气胸治疗及护理
3
定义:新生儿气漏综合征的一种
气胸: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
发生率占新生儿的1%-2%,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显示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大
透照试验:以高强度纤维光源两侧对比探查胸部,大量气体积聚部位透亮度高
治疗
排气减压
尽早肺复张
治疗
保守治疗 症状轻、无明显呼吸困难、气胸量<30% 的闭合性气胸经保守治疗后多可治愈。气胸量为30%时,24-48小时左右可吸收
吸氧 高流量吸氧可加速气体的吸收和肺复张。其机制为:提高血中氧分压,使氮气分压下降,从而增加胸膜腔与血液间的氮气分压差,促进胸膜腔內氮气向血液转运,而氧气则可为组织利用而吸收,从而促进肺复张。
吴本清 ,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及护理, 第1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治疗
胸腔穿刺排气--
适用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或肺压缩在30%以上
胸腔闭式引流---
气胸压迫呼吸者 单侧气胸肺压缩在30%以上
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
一、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好***品和穿刺包
2) 固定患儿体位;
3) 在胸腔穿刺过程中,配合医生做好抽气
4) 要严密防止穿刺针脱落,保证各管道紧密连接。
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
胸腔穿刺,一是明确诊断,二是对闭合性气胸抽气治疗
气胸穿刺引流选锁骨中线第2~3肋间
有关操作方面补充几点:1、穿刺针:选用***用外周静脉留置针(颈静脉留置针也可),透明敷贴固定;2、接三通:可以接注射器抽气,拔管时代替夹管作用;3、再连接水封瓶:实在没有儿童专用的***科的也可以代替
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
二、做好穿刺中的配合监督工作
1)整个操作严格无菌程序,以防止继发感染,穿刺引流处应以无菌纱布或无菌敷贴覆盖
2)引流管伸入胸腔深度不宜超过4~5cm
3)注意保持引流管畅通,不使其受压或扭曲
4)引流瓶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
气胸患儿护理
一、气胸的预防
高危因素
有胎粪吸入史、围产窒息史、过期产儿、有机械通气史、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肺部感染、早期胸片肺膨胀不均匀
观察重点
监测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
处理方法
及时通知医生,必要复查床旁X线胸片,以及时诊断给予相应处理
有无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对氧需求增加、
突然持续性发绀、血压下降、局部胸廓不对称、
呼吸音减低、心音遥远低钝
气胸患儿护理
二、一般护理
尽量减少操作,保持安静,必要时给予苯巴比妥或水合***醛镇静,避免哭闹
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严密监护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24 h出入液量,定时监测血压,动态监测血气分析,必要时X线胸片随访。
积极治疗原发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气胸患儿护理
三、吸氧
遵医嘱予头罩或面罩吸氧,正确调节吸入氧浓度,以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加快间质氮气排出,从而促进气肿吸收,但应注意氧中毒。经常检查,防止扭曲,保证氧气供应
气胸患儿护理
四、机械通气
监测血气分析,若病情不稳定,需要多次取血,可经动脉留置针取血,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机械通气过程中,尽量以最低的通气压力、最低的吸入氧浓度,维持血气在正常范围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一、保持管道的密闭
1)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
2)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1~2cm,并始终保持直立
3)移动患儿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
4)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
5)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二、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1)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
2)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3)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6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4)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三 、保持引流管通畅
四、观察和记录
1)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
2)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五、拔管
一般引流48~72h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X线示气胸已复张,夹闭引流管24小时后再次复查胸片,若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儿无呼吸困难表现,即可拔管。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护士协助医生拔管,在吸气末迅速拔管
拔管后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预防
在机械通气时尽可能用较低的呼吸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