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
教案网权威发布初一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踪迹》教案三篇,更多初一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踪迹》教案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月亮上的踪迹》一文是新教材初一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
⒀7月22日0点15分,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进入预定轨道。
⒁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胜利。
⒂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阿波罗11号”飞船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⒃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5、作者为什么具体的交代时间,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何作用?
明确: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究的文章,太空探究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特别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精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6、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后做了些什么?
明确: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状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把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
④把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表面
⑤安装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来检测宇宙射线
⑥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⑦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⑧把美国的星条旗它插在月面上。
⑨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7、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并在月球表面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
明确:科学家是为了科学探讨、开发并利用月球。
四、老师小结:本文就是真实记录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全过程的一篇饶有爱好的科普小品。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晰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引人入胜是本文的特色。
五、布置作业
依据其次部分第1、2阶段的内容,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图。
其次课时
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最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的确很简单,毫不费劲。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慧才智,表明白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究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找出文中争论性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表明观点或看法的句子即为争论性句子,详细句子略。)作用:起画龙点睛、深化理解的作用。
3、阅读本文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到人类才智的无穷魅力,并对人类将来的美妙充溢信念。
二、畅所欲言拓展延长
1、现时篇
②我国作为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状况又有哪些震天动地的成果呢?请你介绍一下好吗?
③听完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吗?
2、想象篇
可以启发学生思索,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老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老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芜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探讨、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三、总结语
月的故事引人入胜,月的情愫丰富多彩,月的文化博大精深,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但我国航天技术仍无法登上月球。随着我国神州六号飞船的放射胜利,我信任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在座的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愿我国的登月安排早日胜利!!
板书设计:
打算
月亮上的踪迹升空宏大的壮举
登月人类的才智
返航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2.查字典,驾驭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昂首挺立遥遥在望可望而不行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练习,巩固所学,提升实力。
教学内容:《练习册》、《全效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1、基础学问与实力训练,要留意中考演练题型。
2、课内阅读留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的驾驭状况,刚好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3、课外阅读要逐步培育学生自主阅读实力。 篇二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