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阳光电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
光电产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资本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其技术 和产品的应用范围涵盖工农业生产、能源动力、通讯和信息处理、 医疗卫生、军事、文化艺术及科学研究、消费等各个领域,特别是 在通讯网络、多媒体资讯、装备制造阔。
(一)发展南阳光电产业的技术优势
光学引擎的技术优势。从2000年起,中光学集团开始自主研发 光学引擎,到2004年,LCD投影系统光学引擎技术取得突破,通过 了部级鉴定,并相继对液晶显示
(LCD)、硅基液晶显示(LCoS)、数字 微镜显示(DLP)三大光学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改变了光学引擎技 术作为投影仪和MD电视的核心部件完全掌握在日本、美国等光电产 业强国手中的局面,打破日、美等光电强国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使 企业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2005年,中光学集团开始 与美国TI公司合作开发DLP光学引擎;2006年5月,与美国桑泰克 斯(Syntax-Bril 1 ian)公司合作成立了生产LCoS光学引擎合资公司; 目前又与日本最大的光学引擎生产厂商智能泰克株式会社签订了生 产DLP光学引擎的合作意向。自主开发的投影仪产品已经完成设计, 进入样机试制阶段。
LCoS技术是美国桑泰克斯(Syntax-Brillian)公司花费8年时间, 斥资1亿美元的研究成果,与DLP光学引擎和LCD光学引擎相比, LCoS具有色彩还原度好、保真度强、清晰度高等优势,是目前国际 通用的三大类光学引擎中最先进的技术,但在美国生产成本过高, 始终没有形成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由于中光学集团具备除硅芯片和 光源灯外的LCoS光学引擎所有组件的生产能力,美方为降低生产成 本,无偿拿出此项技术,主动与中光学集团进行合资合作。目前, 中光学集团已实现了 LCoS微显电视用光学引擎的批量生产,成为中 国本土企业唯 家能够独立生产光学引擎的厂家,2006年已获得
5000台LCoS光学引擎订单。
在未来五年内,中光学集团将形成年产系列光学引擎产品150 万台的生产能力,占有世界数字投影产品市场份额的15%,达到全球 产量第一的目标,成为“世界光机大王"。
光学薄膜技术优势。光学薄膜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光学集团 以光学薄膜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光学薄膜系列开发、镀膜装备、
镀膜材料、光学薄膜检测等方面已开展系统集成、工程化的研究。
目前,中光学集团光学薄膜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是中国 本土最大的光学薄膜生产企业。通过镀膜和粘接生产的合色棱镜组 件是投影机的核心部件,该公司已实现了月产近10万件的能力,成 为国内惟—家能将此产品量产化的企业;其他高精度薄膜制品如: 楔形膜二向色性板、UV-IR CUT、PSC板等产品也已形成6万件/月批 量生产能力,投影机三大系统LCD/DLP/LCoS的关键光学零部件镀膜 均在中光学集团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企业拥有自主技术和专利技术 等知识产权成果四十项。
同时,中光学集团在镀膜设备的发展上,以技术成熟的光学蒸 镀系列设备为主,逐步开发以连续镀膜和磁控溅射镀膜技术为代表 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镀膜设备和关键部件,在服务于光学领域的 基础上,逐步进入半导体和金属镀膜等非光学领域。2005年,企业 在成功开发ZS800, ZS1000和4KW电子枪的基础上,聘用日本专家 开发的0MC光学膜厚仪已完成方案的论证与评审,进入样机试制阶 段;整机产品ZS1100, ZS1300镀膜机于2005年当年设计当年投入 现场使用,专家认定该系列装备达到,某些指标超过 日韩设备,是国内光学镀膜装备制造的重要突破。
多晶硅技术优势。多晶硅产业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大力扶持 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际上生产多晶硅的主要技术路线有改良西门子 法、硅烷法、流态化床法、冶金法,其中改良西门子法占全球产量 的80%以上。我市迅天宇公司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居国际领先地 位的物理提纯和定向结晶法生产太阳能电池等级多晶硅锭,是高新 科技产业化项目,属国内首创,不但填补了。通过此方法可以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太阳能等级 多晶硅材料,从而打破我国长期依赖高价进口的被动局面,有利于 提升我。拟采用的关键工艺、 技术特点(物理提纯法的关键工艺)是:中频炉去杂处理、温控制定 向凝固、浮扬等离子去杂(在日本技术的基础上改造)、电子会杂、 晶向拉伸等流程。本技术大幅度降低了传统改良型德国西门子法的 投资额,工艺技术更加合理、节能、环保和安全。采用物理提纯技 术国内尚没有竞争对手,国外的竞争主要来自美、日、德等三个跨录材料技术优势。二胶厂研发的CTP制版